中证网
返回首页

以实干促实业得实惠 平台经济赋能中小微企业稳增长

上海证券报

  5月底,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6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强调,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从“促进”到“支持”,平台经济迎来新发展阶段。京东、阿里、腾讯、百度、美团、拼多多等企业正积极行动——或立足产业带优势,为中小微企业“输血补气”;或多措并举,助力平台商家稳中有增;或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普惠发展。

  经过对“平台”定位的反思和矫正,领军企业以实干促实业得实惠的风气日盛,而“平台”也正转变为撬动民间投资活力的“杠杆”,与之共生的中小微企业重新迸发出盎然生机。

  以实助实为中小微企业“输血补气”

  “我们将在近期启动工业互联网专项技术服务平台,如果没有京东整体的‘孵化床’,以及配套的专业服务人员帮我们做能力支撑的话,即便我们有梦想,也是不可能达到现有发展水平的。”重庆依企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依企莱”)总经理黄建洪表示。

  作为一家专注于智慧政务、智能园区、行业信息平台等领域技术开发的科技企业,依企莱的业务此前受到疫情影响一度陷入低迷,部分业务的客户销售收入降为0元。

  黄建洪回忆到,当时公司急需找准市场定位,京东(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根据企业自身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结构深入分析,助力依企莱将公司定位于专业为第三方提供技术能力输出和行业产品技术投资的服务型公司,还根据企业业务系统分散、需要大量采购服务器的现状,为其设计了一套融合、稳定的解决方案,协助依企莱将核心业务部署在京东云上,使业务流程大幅缩短,数据交互能力和算法能力稳步提升。

  “不到两年时间里,我们实现从0到1的转变。”据黄建洪介绍,目前公司已打造出技术全栈的完整研发中心,2021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为服务企业间接创造产值1000多万元,其核心产品“软件工厂”面向十几个行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和技术产品投资服务,公司跻身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依企莱并非孤例。截至今年5月,京东科技集团位于重庆产业园的“一基地三中心”累计孵化企业359家,引入科技创新型企业112家,电商类企业247家,2021年累计的营收达到49亿元。

  以京东(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代表,京东智能城市正在全国进行布局,立足各地的产业带优势,统筹输出京东在电商、物流、云计算、金融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助力地方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京东科技数字城市群鲁陕甘宁青大区运营负责人刘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对于自己的定位就是‘以实助实’,为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创造条件,根据各地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同时结合京东自身的优势和战略布局,来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日前,京东云面向全国中小企业发布京东科技“益企加油包”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园特别版,从免费办公及会议资源、企业专属扶持资源、专业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产业创新解决方案服务等多方面,为产业带发展进一步“输血补气”。

  多措并举

  助力平台商家稳大盘、有增长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稳市场、保就业的主力军。如何激发、调动这些企业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正成为平台企业最关注的事。稳就业、降成本、提供资金补贴、流量扶持——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美团等公司正多措并举、加紧落实。从“赋能”到“服务”的态度调整,正透露出双方关系的微妙转变。

  在此前的一场与300多家国内外消费品企业的线上交流活动上,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坚定与平台商家站在一起,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商家经营的确定性,是阿里巴巴义不容辞的责任。

  “帮助商家稳大盘、有增长,是我今年最重要的工作。”新上任的阿里巴巴国内数字商业板块总裁戴珊表示。她同时首次披露了6项扶持商家举措,包括在营销方式、经营成本、生意门槛上做减法,以及在科技支撑商业、消费者服务、内容化上做加法等。

  这是近半个月内,淘宝天猫第二次发布助力商家举措。淘宝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重投入助力商家,已经成为阿里内部的共识。

  与平台上的中小微商家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已成为更多平台型企业的共同选择。

  6月16日,百度发布“2022共度计划”,提供2亿元专项扶持资金、超3亿元专项扶持流量等多重支持,帮扶中小微企业。

  针对疫情期间平台商户面临的营业困难,美团外卖投入了超6亿元补贴,解决商户配送问题,拉动线上消费;同时,美团金融还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上海商家提供免息贷款支持。

  为助力各地优质农产品产区稳住销量、就业岗位和农民收入,拼多多以“零佣金”和“百亿补贴”扶持各地中小规模商家发展。

  据荔枝商家赖启春介绍,今年海口荔枝的收购价明显高于去年,“百亿补贴”在后台规则上对品质及价格做了较好的把控,加大补贴力度,而且“0元下单”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年轻消费者的下单率,这使得整体销售有了明显提升。目前,他的店铺荔枝日拼单量在1万单左右,本产季的销量有望同比增加3倍。

  啃“硬骨头”

  推动高新科技发展更加普惠

  近年来,平台经济公司不约而同地加大了研发投入,下大功夫啃基础技术创新的“硬骨头”。而借助平台企业的技术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门槛降低了,更多缺乏基础研发能力的中小微企业享受到了“科技普惠”的红利。

  过去一年,阿里巴巴的技术投入超过1200亿元,其中逾六成集中于云计算、人工智能、芯片等硬科技领域。6月13日,阿里云推出云基础设施处理器CIPU(CloudInfrastructureProcessingUnit),这是为新型云数据中心设计的专用处理器。

  “我们发现头部企业都是自研的,正因为自研,我们才有了基于飞天管理的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才能够不断地在技术上做一些创新,包括推出新的基于CIPU为核心的计算机体系架构。”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阿里云首先要把基础设施建好,投入核心技术,借助新一代的架构提供更高性能、更低价格的服务。

  以超算领域常用的RDMA(远程直接数据存取)技术为例,阿里云智能基础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蒋江伟告诉记者,RDMA因为对于工程师、代码、以及硬件投入的要求非常高,常被认为是“贵族化”的技术,但基于阿里云的CIPU架构和飞天操作系统,eRDMA(弹性RDMA)的技术就成为一种普惠的技术,中小企业不需要大规模投入前期基础研发就可以获得最新的技术能力。

  “这使得原来少数头部企业才能用的IT技术,能够低成本地让所有中小企业用起来。”阿里云智能神龙计算平台负责人蒋林泉坦言。

  同样是坚持技术赋能,过去三年,腾讯研发投入超过1212亿元,逐步建立起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芯片、SaaS等在内的完整自研体系。同时公司正积极建设开源协同的生态和文化,在“实验室”以外的医疗、教育、文旅、交通、零售和能源领域,做好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的角色。例如,腾讯与工业富联合作,用工业质检一体机来替代人眼识别,生产效率提升了10倍,双方还合作构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服务了超千家工业企业。

  拼多多连续两年举办的“多多农研”大赛,已经让AI草莓和AI番茄种植的经验,从实验室走向了田间地头。目前,第一届大赛参赛团队“智多莓”开发的自动化种植系统,已落地辽宁丹东东港的草莓大棚,帮助传统农户实现了从“一个大棚两人管”到“一人管七个大棚”的产业升级。

  坚持加大基础技术创新投入,也让平台型企业的投资导向悄然生变。记者统计发现,互联网平台围绕产业互联网的投资布局,已经从圈地运动式的粗放围猎转向去粗取精的集约化发展。特别是龙头公司积极响应稳经济一揽子措施要求,主动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设立“红绿灯”。

  从近半年来一级市场的投融资案例来看,集成电路、企业SaaS服务、机器人、AR/VR等硬科技投资更加受到互联网平台的青睐;甚至在青瓷游戏、汽车交通项目T3、CARS24、Nreal、法奥机器人等项目上,出现了腾讯与阿里、阿里与美团等昔日“对手”携手共投的情况。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审计市场主管合伙人张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互联网平台基于各自生态圈的延展性投资快速发展。但是出于国家对于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要求,头部互联网平台在一级市场的投资出现了明显下降,未来符合发展导向要求的硬科技投资将成为它们持续关注的重点。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