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送政策送服务 上交所打好支持实体经济组合拳

黄一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6月1日,按下“暂停键”的上海重启,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此前,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之际,上海证券交易所全力确保资本市场“脉搏”持续跳动,业务不停摆、交易稳定运行。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上交所集结了约300人最小运行团队进行封闭式工作,统筹兼顾疫情防控与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持续送政策、送服务,打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组合拳。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大上海保卫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上交所将继续严格按照上海市最新防控要求制定生产工作方案,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和重振。

  守护市场主体

  3月末以来,上交所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精准“滴灌”,守护市场主体,畅通金融“血脉”,持续强化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支持,助力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稳定经济大盘。

  近期,已有多笔民企信用保护工具在上交所创设落地,支持多家民企融资24.03亿元。其中,晶科科技、重庆龙湖成为中证金融以自有资金、与承销机构联合创设信用保护工具支持民企债券发行的首批项目。

  自上交所5月20日推出科创债以来,一周时间内,首批已合计发行146亿元。从发行结果来看,首批2至3年期国有科创债发行利率均低于2.8%,多家公司发行成本突破历史新低,其中包括民企江苏永钢。江苏永钢有关负责人杨恺对记者表示,企业始终关注最新的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从此次发行结果看,由于募投项目的科创属性,投资者认可公司具备良好发展前景,发行利率为5%,创公司直接融资利率的历史新低。

  除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外,上交所用“真金白银”为抗击疫情的上市公司减轻负担。5月31日,上交所再次向市场发布降费通知,为相关市场主体减免相关交易和服务费用。经初步测算,此次降费预计将向市场主体年让利超过4.33亿元。此前,上交所已减免沪市存量及增量上市公司上市初费、年费、网络投票服务费等费用。

  持续推进IPO

  5月27日,云从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首家AI平台型上市公司。

  科创板“活水”浇灌人工智能,正是上交所持续强化直接融资服务的一个缩影。目前,上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096家,总市值逾46万亿元。

  在疫情扰动下,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也是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恢复发展的有效手段。“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主动了解疫情地区企业情况,对于重点区域的IPO企业,会逐个摸排并电话了解目前问询回复进展情况及疫情对核查工作的影响程度。对存在困难的发行人,会积极传达上交所支持疫情防控和保障市场运行有关措施,回应市场关切。”上交所上市审核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正是在上交所全力保障发行上市审核工作不断档的背景下,疫情并未改变沪市直接融资节奏。今年以来,沪市IPO融资规模继续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今年沪市股票IPO融资金额为1876.64亿元。若以上海浦东新区封控时间为节点计算,3月28日以来,沪市股票IPO家数共27家,融资金额为744.51亿元,亦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与此同时,上交所审核工作向精准化高质化提升,科创板IPO公司审核家数不减反增,4月至5月审核IPO公司家数同比增近40%。“这说明,上交所在持续推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疫情防控期间,上交所不仅能用组合拳推进IPO融资,切实为企业提供社会资金支持,也能坚守岗位,通过无纸化服务和数字化办公,继续大力开展发行上市工作。”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为投资者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生产和运营情况尤为关注。在打通发行人融资堵点的同时,上交所也在畅通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交流渠道,进一步保护投资者权益。

  业绩说明会是重要抓手之一。虽受疫情影响,但沪市上市公司基本完成了2021年报和一季报的披露工作,开启云上通道,每家公司董监高在线与投资者面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业绩说明会。沪市上市公司业绩说明将持续到6月。

  今年,上交所旗下上证路演中心向上市公司提供可视化财报、视频路演等多媒体展示渠道。目前,今年通过视频方式与投资者进行互动交流的公司数量明显上升。

  此外,为提升中小投资者的股东大会参与度及股东大会投票的透明度与真实性,日前,上交所试点推出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预投票服务,使投资者在公告披露日至股东大会召开日前一日期间,通过访问上证e互动平台随时了解各公司股东大会召开情况并预先录入表决意见。

  “此前的股东大会网络投票制度使中小股东只有在股东大会召开时才能行权。”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对记者表示,预投票制度推出有利于中小股东提前发声、提前表态,在某种意义上拉长投票时间,从而增加中小股东参与投票的动力和机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