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财政发力“稳大盘” 政府投资补短板

张均斌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12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为稳定经济大盘,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已经提前开始发力。近期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对此,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说,将持续加强督导,推动提前下达额度在明年一季度发行使用,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许宏才是在今天举行的“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这一信息的。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年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政策提前发力,以确保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

  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和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2年部分专项债额度给地方,强调推动提前下达额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为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即设定地方举债“天花板”。按正常流程,每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在当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经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后确定,再由财政部分配至各省(区、市),各省(区、市)再逐级分配至市县,这使得地方政府实际发债集中在下半年,影响债券资金使用效率。

  为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速度,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发挥政府债券资金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作用,2018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授权期限截至明年底。

  长期以来在使用专项债方面两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是有钱花不出去,有的地方政府没有相关项目需求,白白支付巨额利息;二是有了钱乱花,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工作“绩效”,用有限的财力做些政绩工程。

  许宏才说,这次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在额度分配上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充分考虑了各地项目资金的需求和施工条件,项目资金需求多、施工条件好的地方多分,反之则适当少分。

  12月14日,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提前下达的专项债专门召开了视频会议。这次会议着重强调做好以下工作:抓紧分配、适当集中、注意防范风险以及强化约束。

  许宏才说,原则上省级政府年底前要将提前下达的额度全部分配到市县,额度分配要与市县明年一季度可实施项目的情况相匹配,要与审核确认的项目相对应,具备实施条件项目多的地方适当多分。而额度要向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多的省市倾斜,坚决不“撒胡椒面”,额度要重点向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

  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的当下,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成为基础设施投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同时,地方能否有足够优质的项目储备十分关键,这关系到债券能否真正发挥效应。

  2022年专项债券重点用于9个大的方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

  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兼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宋其超在吹风会上表示,2022年专项债还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重点支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优先支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项目,以及纳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还要加大对水利、城市管网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据悉,截至2020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28.81万亿元之内,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0.8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是46.55万亿元,负债率为45.8%,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