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高质量发展 大国经济阔步前行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6%,中国经济增长8.5%,均高于上一期预测值。在不断巩固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持续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从几百亿元到突破百万亿元,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当前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依然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经济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十四五”阶段性任务,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经济连上新台阶
纵观中国经济总量增长趋势,从1952年的679.0亿元到2010年的40.2万亿元,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此后稳居世界第二位,再到2020年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不断迈上新台阶。
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均GDP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差距继续缩小。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79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9.9%,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快7.0个百分点。2013年至2018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0%,明显高于世界同期2.9%的平均增长率。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逆势增长。
作为率先成功控制疫情的主要经济体,上半年中国经济复苏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连续15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5月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4%,连续4个月位于62.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前5月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负转正,内需拉动作用继续增强。
世界银行报告认为,疫情在中国得到很好控制,经济复苏已从公共投资扩大到消费领域,预计明后两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和弹性。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表示。
更加注重高质量
立足夯实经济复苏根基,中国经济正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数字印证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质变。2020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重达到了24.9%;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0万家;产业结构转型迈出新步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4.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绿色发展底色亮丽,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表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积累,中国已形成强大的物质基础,有着巨大的内需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工业门类,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这些将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进入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正在铺就。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十四五”规划的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定恢复发展态势,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加快推进更高层次的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实现三个转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汪彬表示,即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规模增长向结构优化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持续增强创新动力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第一动力。
以创新为要,我国创新投入正在加快,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占GDP比重达到2.4%。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20年末,我国有效专利1219.3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8件。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创新的重大方向。从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明确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等。从产业到技术,创新按下快进键。
冯俏彬表示,中国经济未来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能力。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必须围绕“创新”做文章,特别是要注重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的结合,注重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结合,注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放眼未来,我国应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跃升。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课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经济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