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MLF“补水” 熨平流动性季节波动

张勤峰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周美日等国央行将公布最新议息结果。业内人士分析,美联储政策“退坡”的条件趋于成熟,缩减购债规模渐行渐近,这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不过,我国货币政策已率先回归常态,将坚持以我为主,不急转弯,稳字当头。预计6月下半月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操作适度发力,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有望拉开“补水”序幕。

  美联储或缩减购债规模

  北京时间17日凌晨两点,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公布利率决议、政策声明及经济预期。此次会议会否释放缩减购债规模信号,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话题。

  当前,美国通胀数据正以超预期的速度上行。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10日公布数据显示,5月美国CPI同比上涨5%,涨幅创自2008年9月以来新高;核心CPI同比涨幅升至3.8%,达到1992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

  中金公司宏观团队发布的研报认为,美国CPI连续两个月超预期上行,已超出基数效应能解释的范围,如果再强调通胀是暂时的,很难令人信服。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联储政策“退坡”条件趋于成熟,缩减购债规模渐行渐近。这一点从近期美联储隔夜逆回购操作连续创纪录上也能看出端倪。“美联储逆回购与人民银行逆回购操作恰恰相反,是通过向市场出券收紧流动性的操作。”国海证券靳毅团队认为,美联储已展现出货币调控意图。

  有研究人士称,考虑到5月非农就业数据欠佳,美联储在6月议息会议上可能仍不松口,但这种“放任”会助推通胀,最终可能迫使其在下半年某个时候猛然转向。

  人民银行稳字当头

  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人民银行提示,密切关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风险。报告提到,今年一季度美国长端利率上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加剧,一些基本面脆弱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压力上升,未来若主要发达经济体释放明确的货币政策转向信号,可能产生外溢效应,进一步放大全球跨境资本的波动性。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以我为主,不急转弯,稳字当头。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当前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并不同步。“人民银行早在2020年第二季度就开始边际收紧流动性,2021年政策‘不急转弯’。美国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远远滞后于我国。”海通证券固收分析师姜珮珊说。二是中美通胀形势不同。“美国通胀压力可能持续,但我国通胀压力不大,尤其是CPI整体将维持平稳。”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中美通胀压力分化意味着货币政策调控方向可能不同,我国流动性不大可能因为结构性的物价上涨而大幅收紧。

  “今年我国CPI走势前低后高,预计全年CPI平均涨幅在2%以下。”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物价走势整体可控,货币政策要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尤其是注重跨周期的供求平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流动性操作有望适度发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的稳健态势,在日常政策操作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公开市场逆回购、MLF等人民银行政策工具利率基本不变,二是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三是人民银行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近期资金面波动加大,主要源于银行体系资金整体“水位”下降。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测算,5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可能降至0.8%左右。

  6月下半月还有不少“吸水”因素。首先,地方债发行提速,债券缴款影响逐渐加大。最新统计显示,本周政府债券缴款额将连续第二周超过4000亿元。其次,境外上市中资企业迎来分红购汇高峰期,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显现。此外,同业存单密集到期,对银行滚动续做和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近日,财政部、人民银行投放的新一期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较前次操作上行25个基点,已反映出中小银行面临一定的流动性压力。

  从以往情况看,几乎每年6月,人民银行都会通过逆回购操作等手段加大中短期流动性投放。今年应该也不例外,这是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态势的题中应有之义。

  “6月银行体系流动性很可能出现供求缺口,人民银行大概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进行弥合,加大逆回购投放量和MLF超额续做是预期内的主要手段。”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认为,未来资金面明显收紧的可能性不大,但波动性可能加大。

  按照惯例,人民银行将于6月15日开展6月MLF操作,以续做本周到期的2000亿元MLF。在连续数月保持中性对冲之后,市场预期,这次人民银行大概率恢复对MLF的超额续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