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应对大宗商品涨价 针对性缓解中小企业压力
针对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多位专家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热点问题研讨会”上表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由供需缺口导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较长时间。面对这种情况,货币政策应保持定力,同时加大对受影响行业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大宗商品涨价难持续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疫情影响背景下,供给跟不上导致库存下降,进而推动企业补库存,涨势很难持续较长时间。今年年内可能就会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明显下行。
谈及政策应对,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当下出现全面通胀的可能性很小,这时不应考虑收紧货币政策。“目前经济增长部分依靠外需拉动,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如果因PPI出现阶段性较大幅度上升就收紧货币政策是不合适的。”他说。
李迅雷也认为,货币政策应保持定力,不能因为商品价格阶段性上升就收紧。应着眼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美国通过大放水刺激经济复苏和消费,带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如果未来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了,就能够部分对冲美国大放水的影响。”他说。
“这次上涨是‘虚火’,不是‘实火’,主要是由成本输入和暂时性的因素主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称,从应对角度来说,应当“固本培元”,避免造成需求端过快收缩,甚至因为需求的收缩而影响供给的恢复。对于货币政策而言,等待、观察、保持基本稳定有巨大价值。
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春海表示,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尚未弥补疫情期间的损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可能对中小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面对成本上升压力,于春海认为,应更多考虑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之间如何合理分担压力。一般来说,下游消费品制造行业的企业面临压力更大,相关研究也表明,这类企业对税费非常敏感。建议通过相关税费政策对这部分成本予以对冲。另外,对很多企业来说,成本上升背景下,流动性可能面临困难,应考虑加大对特定行业企业的资金支持。这方面货币政策发挥空间相对较小,更多应在财政层面予以考虑。
为应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在连平看来,有三方面措施可以考虑:一是价格从上游到下游传导是合理的,应允许价格逐步调整,以下游产品价格可控幅度的上涨来化解掉一部分产业链上游的压力;二是金融层面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支持中小企业,延长相应政策的施策时间到明年上半年,或更长一些;三是财政应给予特定行业更多减税降费方面的支持。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建议,扶持中小企业,不仅应提供短期的信贷和财政支持,也要持续投入促进中小企业转型,或者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大型企业的供应链当中。
“金融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应该保证整个行业有足够的弹性,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陈道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