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零九万大学生进入就业“冲刺期
面对后疫情时代新的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哪些新挑战?当前距离2021届毕业生离校不到两个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毕业生尽早就业?面对社会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多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多措并举帮助大学生就业。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今年一季度以来,国民经济呈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疫情对就业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王辉指出,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性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各项工作。
王辉介绍,公务员招录方面,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将考录时间提前约两个月,预计于7月基本完成。基层就业项目方面,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已分别启动“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大学生征兵方面,配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做好“一年两征”征兵改革,第一次征兵已基本结束,大学生报名非常踊跃,第二次征兵报名已于4月启动。国企招录方面,会同国资委、中央广电总台等举办“国聘行动”第二季,已累计提供岗位58.9万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录方面,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各地做好教师招聘工作,预计于8月基本完成。
另外,王辉强调,要发挥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作用,适度扩大研究生、专升本招录规模,把升学扩招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统筹推进,着力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距离2021届毕业生离校不到两个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表示,5-6月是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期、冲刺期,教育部将推动各地各高校从5个方面共同发力,帮助2021届的毕业生能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吴爱华表示,一是加快落实政策性岗位;二是大力拓展市场岗位资源;三是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四是加大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五是为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服务。
新就业形态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批的新职业,这进一步拓展了就业渠道。
吴爱华表示,现在的毕业生大多是00后,他们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他们有的选择升学、创业,有的选择到企业就业,与此同时,“慢就业”现象也在增长。“针对这些毕业生群体,我们要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吴爱华表示,后疫情时代的就业形势可以概括为“四化”:“一是普及化。现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高等教育普及持续深入发展,人数的增长必然会带来就业的挑战。二是市场化。现在我们是在市场化背景下促进毕业生就业,除了刚才介绍的政策性岗位之外,更多拓展市场化岗位渠道,是我们必须要大力推进的方向。三是个性化。四是信息化或智能化。”
吴爱华表示,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总的来说,教育部是按照“一人一策”“一人一档”要求开展精准帮扶。
“针对学生个性化诉求,我们要发挥好一线就业工作人员,特别是毕业班辅导员的作用,更好地跟踪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心理,做好帮扶指导,疏导焦虑情绪。同时,引导毕业生尽早明确就业意向,更加主动求职,全力促进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吴爱华说。
如今,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去基层工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韩尚峰表示,学校实施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考核、质量跟踪等制度,设立西部基层就业奖,每年投入50余万元用于就业专项表彰。“截至目前,克拉玛依校区2021届670名毕业生中已经有201人选择到西部基层就业,其中191人是选择在新疆基层就业,占已经签约毕业生的64.3%,这191名学生中,疆外生源有168名。”
此外,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将于5月17-23日举办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教育部将会同全国各地各高校,聚合社会资源,加快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为2021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就业岗位,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据悉,就业促进周以“为民服务办实事 聚力增效促就业”为主题,推出系列校园招聘、校企供需对接大会、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等三大系列活动。5月17日,教育部将举行就业促进周启动仪式,同时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来自全国高校、政府机关、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的近500名就指委委员参加成立大会。(记者 叶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