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券商勾勒未来资本市场蓝图:中国权益投资黄金十年启幕

周璐璐 林倩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1年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喜迎普涨行情。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开门红”奠定了全年中国资本市场稳步向好的基调。

  近日,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国盛证券等纷纷发布2021年资本市场或A股市场十大预测。券商认为,2021年中国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速最高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权益投资的黄金十年已经开启,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等领域的股票表现或更优。

  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领先

  回首2020年,中国经济率先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独树一帜。展望2021年,券商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领先。

  “全球经济错位复苏,中国领先欧美国家,而欧美国家领先其他经济体。”中信证券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9%,发达经济体八国集团GDP增速为4%,中国依然是全球增速最高的主要经济体。受基数效应影响,中国经济各季增速“前高后低”,主要动力来自于消费和制造业投资。中信证券强调,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

  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更为乐观。中信建投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中枢为9.5%,消费、制造业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有限,基建投资增速维持低位。中金公司预计,受企业资本开支增长、消费继续恢复、出口保持相对强劲等因素驱动,中国经济将在2021年实现约9%的实际增长,同时物价回升,带动企业利润增长继续回升。

  国盛证券表示,尽管其对2021年基本面趋势的判断相对乐观,但同样必须认识到本轮经济复苏的非典型性。国盛证券表示,随着复苏动能从生产、投资传导至终端消费,后续经济恢复斜率大概率放缓。

  股市机会大于债市

  全球增长复苏背景下,哪类资产更具价值?

  中金公司认为,股市机会大于债市。股市的结构性机会仍是获益重点,受增长复苏、物价逐步回升等影响,中国债券长端收益率至少在2021年上半年仍难大幅下行。

  在中信证券看来,中国经济全球持续复苏,核心资产表现优异,国内居民和海外资金将趋势性增配A股,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将达到7500亿元。在优质企业不断涌、资本市场更有效率、增量资金持续入市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权益投资的黄金十年已经开启。预计到2030年末A股上市公司将超过6200家,总市值规模达到210万亿元。

  也有不少券商指出,2021年香港资本市场的境内外枢纽作用将愈发突出。中信证券预计,2021年港股将迎来估值和盈利双重修复,吸引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5000亿港元。预计香港市场将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代表“新经济”的美股中概股龙头将加速回归,预计未来3年回归数量分别为15家、15家、10家左右。

  招商证券和中金公司均坦言,2021年港股配置价值凸显,港股表现或整体强于A股。国盛证券指出,港股牛市逻辑非常清晰,具有背靠中国、估值洼地、人民币升值、指数改革、南下资金加速抢夺定价权五大支撑。

  聚焦优质核心资产和赛道

  谈到2021年配置策略,多数券商认为,优质核心资产和赛道有望继续受到关注,产业升级、科技硬件、新能源、新消费等板块的表现值得期待。

  中信证券表示,优质赛道值得中长期布局,重点集中在科技、能源、粮食、国防、资源五个安全领域。其中在科技安全领域,我国将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产学研协作、新推出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攻克“卡脖子”难题,核心零部件/元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主线值得重点关注。

  中信建投则坚信产业升级推动设备长牛。该机构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Made in China”不再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而是品质的象征,预计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至少需要5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伴随国内高端产能投放、高端设备需求增加,优质设备类公司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另一方面,优势设备龙头将加速全球化进程。预计机械设备行业将迎来一轮长牛,注重研发投入、业绩持续增长的公司值得重视。

  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中金公司指出,在2021年半导体、电子等科技硬件板块将涨幅领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数字化转型,叠加中国产业自主的努力,电子等科技硬件板块仍是2021年结构性机会的重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上游维持高景气。2021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加剧,中上游将呈现类似2012年—2014年智能手机整机及中上游产业链的动态。

  此外,新消费趋势崛起让不少机构看到了机会。招商证券表示,消费产业趋势呈现扩散态势,消费也趋于个性化,在健康意识提升、家庭结构小型化、消费群体变化的背景下,预计2021年可能出现不少于两个现象级的新消费趋势。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