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差利差成推手 大宗商品刮起“进口风”
张利静 马爽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投机资金难分一杯羹
在价差、利差作用下,大宗商品出现进口热。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至5月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原油、天然气、铜、煤炭、大豆等进口价格分别下降21.2%、14.7%、6.3%、4.7%、1.7%,进口量分别增长5.2%、1.9%、12.4%、16.8%、6.8%。
在诱人利润刺激下,一些投机资金想临时参与进来。一位铝贸易商(平时不做进口贸易)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铝锭进口利润最高时想参与一把,但实际上很难行得通,真正在做的铝锭进口商很少。“我们平时基本不进口铝锭,临时进口的话,要与国外厂家商谈很长时间。如果通过LME交割,出库要排队,再定船运输,大概要2个月。而且这些铝锭入境后不能交割进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割库,没办法在盘面锁定利润;卖现货的话,2个月的时间敞口太大,届时价格难卜,风险太大,最终作罢。”这位铝贸易商说,“我与几位贸易商伙伴沟通过,都是因为这些问题受限,没办法操作,所以对这部分(资金)进口量的评估不到10万吨。”
朴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本轮进口主要以本来就做铝贸易的大型贸易商为主,他们多数直接从海外炼厂调货,而非采用进口流程耗时较久的交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