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解码混改路线图 中盐集团:混改“加料” 老国企焕发新滋味
追求创新 布局“1+1+1”新业态
如果说改革是将近70年历史的中盐集团整装再出发的原动力,那么,创新则是中盐集团应对行业新变化的立足之本。
李耀强坦言,目前整个行业仍处在盐改初期的阵痛期,原有行业格局发生改变,新的秩序新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特别是在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食盐批发企业的利润大幅减少,批发企业亏损面在持续加大。“未来有两类盐企能活下去,一是‘大而全’的盐业产销集团,将成为行业中坚力量;一是‘小而专’的盐企,成为市场必要和有益补充。”李耀强认为,行业重组整合将不可避免。
那么,中盐集团怎么办?李耀强给出的回答是,将以中盐股份为平台,加快集团内部产销一体化和区域化整合,搭建起“国家盐业公司”框架;集聚各类资本优势,拓展延伸盐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集团化优势,持续提升中盐产品市场占有率,争取达到45%以上,从而引领行业发展,重塑盐业新生态。
具体而言,在产品创新上,将积极开拓高端食盐、生活用盐、医药用盐和融雪除冰等新兴业务领域,力争形成一定规模,持续提升盐产品质量标准,做大盐的价值。“目前中盐推出空心盐、低钠盐,儿童盐、孕妇盐等,将盐应用于护肤品、洗浴、除冰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李耀强表示,在工艺上,采用传统的日晒方法选取优质资源从而减少污染。此外,大力开发上游优质盐资源,积极参与内蒙古、青海等多地盐场改制重组,为推出更多优质盐产品和发掘盐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创造条件。
在产业链创新上,中盐集团希望未来五年,在“国家盐业公司+优秀化工企业”基础上再加一个“1”,即储能储气储油。“中盐集团拥有众多的盐穴资源,开展盐穴综合利用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内容。”李耀强表示,盐矿的盐开采完后,就会留下一个盐穴。盐穴密封性能良好,是实现储能储气储油的理想场所。目前,我们已成功实现储气和空气压缩储能试验,下一步将探索盐穴储油,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卤水发电。
据中盐集团相关人士介绍,中盐金坛公司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德国搜空公司合作,于2007年建成亚洲首座盐穴储气库。2014年与香港中华燃气公司合作,开工建设国内首个城镇燃气大规模盐穴储气库项目。2017年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中盐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国家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首期建设1套60MW盐穴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后期储能规划为二期350MW,三期600MW,打造百万级盐穴储能综合利用中心。
此外,在非盐板块,李耀强介绍,化工板块方面,正以兰太实业为平台,整合基础化工业务和精细化工、新材料产品等业务。在去年将农肥业务从化工板块中分立出来的基础上,正在整合集团内部复合肥相关资产、业务,进行股份制改造,将加快推动复合肥业务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