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铁物与7家机构签署70.5亿元债转股协议

争取2019年底实现优质业务资产重组上市

刘丽靓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刘丽靓)  12月25日,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物)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伊敦传媒投资基金等7家投资机构在中国铁物总部签署共计70.5亿元的市场化债转股合作协议。下一步,中国铁物将在履行好债务重组和债转股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在经营创效上狠下功夫,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争取明年底实现优质业务资产重组上市。

  中国铁物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正武会中表示,债转股协议的签署,充分体现了各投资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使命担当,对中国铁物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彻底摆脱困境、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的信心。去年签订债务重组协议之后,为进一步降杠杆减负债,落实债务重组协议中“债转股选择权”,中国铁物决定实施债转股和重组上市工作。为此,我们按照“好坏分离”的原则,确定了债转股与重组上市资产范围,将相关业务与资产划入新成立的上市平台公司中铁物晟公司。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经过与债转股意向方沟通谈判,最终与7家投资机构达成债转股协议,中国铁物转让持有的中铁物晟公司部分股权,债转股金额共计70.5亿元。具体投资机构及转股金额是:芜湖长茂投资30亿元(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与中国诚通、中国铁物搭建的基金,其中中国长城资产出资20亿元),国调基金20亿元,工银投资10亿元,农银投资5亿元,民生银行3亿元,招商银行2亿元,人民日报伊敦基金0.5亿元。

  中国长城资产董事长沈晓明表示,前期债务重组阶段,中国长城资产主动出资收购中国铁物17.6亿元私募债,整合了散小债权,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债务重组方案的顺利达成。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债权人对中国铁物债务重组的信心,中国长城资产与铁物集团、中国诚通签署了《资产重组合作协议》,承诺将在满足风控条件下、分阶段为中国铁物提供100亿元偿债资金支持。同时,中国长城资产还与中国诚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问题企业”、“问题资产”重组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联手处置中国铁物债务危机,为中国铁物债务重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后期资产重组阶段,中国长城资产协助中国铁物对接各类资源,助力中国铁物圆满完成2017年度重组债务偿还工作。在本次转股之前,中国长城资产还出资20亿元与中国铁物、中国诚通共同组建30亿元规模的基金,成为本次债转股主体——中铁物晟的第二大股东,并与其他6家债转股投资机构一起,全部认购完毕中国铁物债转股额度,从而保障了2018年度债务清偿工作按期完成,全面落实了2018年底、2019年初私募债券的兑付资金来源。这也为中国铁物债务危机的彻底解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晓明表示,未来,中国长城资产将协助中国铁物做好资本运作规划,推进重组上市方案,并围绕铁路运维服务、铁路高端装备、高端物流服务及平台建设等业务模块,为把中国铁物打造成中国一流的铁路运维服务商提供全周期、全产业链的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中国铁物做优做强做大。

  据悉,中国铁物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大型中央企业,因2012年至2014年爆发一系列钢贸风险事件,导致资产遭受重大损失,连续三年亏损,以致严重资不抵债,并于2016年初引发债务危机,其间债券兑付问题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近三年来,中国铁物在国资委、银监会的指导与帮助下,大力实施“内外科手术”,推进债务重组,深入内部挖潜,深化内部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成功化解公募债券兑付危机,没有出现一笔违约,维护了债券市场稳定,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达成“本金安全+部分偿债+留债展期+利率优惠+转股选择权”的一揽子债务重组协议,其中私募债重组尚属国内首例。2018年初启动债转股工作,其“设立平台公司归集优质资产业务,出让平台公司股权,募集资金专项偿还有关债务”的债转股路径,得到债权人及投资机构一致认可。近三年来,中国铁物盘活资产收回现金138亿元,风险清欠回收资金50亿元,为保障债务重组协议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铁物连续两年提前偿还到期重组债务,已累计偿付200多亿元。中国铁物坚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推动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自2016年整体扭亏以来,中国铁物已实现连续三年盈利,2018年预计实现利润超过12亿元,资产负债率将从最高时的125%降至80%以下,债务风险问题基本化解。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