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提效
杨俊认为,传统的从需求侧入手,更多依靠“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模式未来将渐行渐远,高层近期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将长期深度地影响未来A股市场的运行脉络,左右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供给侧改革提效将重新铸就A股之魂。
他认为,更多通过刺激需求拉动经济边际效果逐年递减,伴之而生的是产能过剩、债务负担、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压力越来越大,转变思路,通过供给侧改革创新,提高效率,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已成为共识。未来若着力于供给侧结构改革,将改变十几年来形成的固有经济调控思路和模式,而将重心转入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并购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配置整合效率;通过减税降费充分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需求侧调控时代的投资逻辑往往是“政府刺激哪里就投哪里”,而未来供给侧调控时代的逻辑是“哪里效率提升最快就投哪里”。按此逻辑,未来可以重点关注的方向会指向于新兴产业和成长股,但绝不能仅仅止步于此,传统产业的资源整合、改造升级和制度创新,同样也遵从于这一逻辑,是值得深挖的“金矿”。
具体而言,他指出,相对于“软性”制度改革创新,“硬性”的技术端或基于技术突破所现实的模式创新,更容易引发投资者共鸣。从供给侧切入,从实战出发,普通投资者未来可以首先重点围绕三个方向把握投资机会:预期未来产出效率大幅提升的行业领域,能迅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能显著提升国家国际地位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域。
沿着这个思路并结合行业基本面数据,建议重点关注的行业有:智能制造、非银行金融(证券保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传媒、环保、军工、核电、航空航天。有投资机会的主题有:中国制造2025、并购重组、国企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 。他强调,随着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未来注册制的推出,本轮金融改革可能产生的另一个结果是,主动选股超越指数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指数化投资将成为A股市场的主流投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