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料成关键词
分析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以来,在不少领域进展相对缓慢,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监管部门权力过重,企业不敢“妄自行动”,因此等待和观望心态较浓。从国资委“四项改革”来看,“放权”或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关键词。
此次试点中,一项重大突破即为监管部门将一些关键性权力下放到企业董事会。根据国资委的安排,将对中国节能、新兴际华、中国建材、国药集团等四家中央企业董事会授权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
国资委人士表示,试点要探索一套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机制,通过进一步落实董事会职权,减少出资人管理事项,使董事会更好发挥决策中心作用,同时理顺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党组之间关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专家认为,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应该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监管部门简政放权,有利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实际上,企业已经在董事会改革方面有所进展。”知情人士举例说,宋志平4月卸任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之前,其同时担任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两大央企董事长多年,而两家企业又同时入选国资委“四项改革”试点名单。“这意味着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的改革进一步深化,董事职业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随着企业董事会制度不断完善,国资委将进行新一轮‘放权’。”
国资委人士表示,根据整体部署,晚些时候国资委还将在更大的央企范围里下放21项权力,到9月份下放权力项目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