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左)做客中证网。 本报记者 吕雷 摄
12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国辉做客中证网在线访谈时透露,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进行科技计划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形成聚焦重点、市场配置、全程监管的财政科技经费配置的“浙江模式”,放手让市场“说话”,走出一条科技与产业结合的特色之路。
政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浙江省大胆改革科技计划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形成了聚焦重点、市场配置、全程监管的财政科技经费配置的“浙江模式”,放手让市场“说话”。
周国辉介绍一组数据,201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744亿元,同比增长8.2%。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核电关联产业的增长速度位居前三位,均超过10%。一是发展态势基本平稳,增长速度高于规上工业。二是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去年新兴产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76亿元,同比增长13%、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6.6个百分点。三是市场形势有所回暖,去年新兴产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2%。
周国辉称,浙江省将围绕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与现代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浙江省财政“十二五”期间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共5亿元,专项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浙江省财政设立创新强省专项资金50亿元,重点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培育。
三是围绕主导新兴产业设立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新园区,着力打通产业链条,推动新兴产业的垂直整合。积极创建新一代网络技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推进先行先试,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
四是大力实施重点企业研究院、重大技术攻关、重点创新团队“三位一体”的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在已建91家重点企业研究院基础上,再建设一批重点企业研究院,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继续设立浙江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每年5亿元左右),着力破解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广应用新技术。
五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到2017年培育10家左右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创新型领军大企业,新增100家以上科技型上市企业,培育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