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刚刚担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的郭树清又多了一个新头衔——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3月26日晚间,央行官网发布消息:3月26日下午,人民银行召开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人民银行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并就人民银行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提出了要求。大会由周小川同志主持,人民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易纲,党委书记、副行长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当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从接近央行人士处获悉,央行日前开会,中组部宣布了郭树清担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的决定。
“这是个很新颖的机构改革方案,央行与银保监会的协调问题迎刃而解。”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
据《证券时报》报道,从内部分工看,易纲负责央行的全面工作,郭树清负责党委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一人事安排有助于做好统一协调监管,尤其是强化央行和银保监会的协调,下一步央行一些行为监管的职能可能要与银保监会的同类职能整合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郭树清曾在央行与现任央行行长易纲共事。
金融监管架构成型,有利监管协调
正如央行前任行长周小川在3月9日“两会”记者会上所说:“主要还是依据中国国情,也参考国际上各种不同的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参考过程中也研究了所谓‘双峰’监管体制。”
如今,中国金融监管架构终于落地成型。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之举,也是兼具中国特色的平衡设计。
一方面,新的金融监管架构既解决了此前“一行三会”长期存在的微观监管和宏观监管协调上的效率问题,又兼顾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而不是如此前市场预期的改革方案是“一行三会”一统那么“伤筋动骨”。
在英国的“双峰”监管机制下,中央银行既直接承担“双峰”中的微观审慎,又以宏观审慎统筹“双峰”。反观中国全新的“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架构,原来分立的银监会、保监会合并成为银保监会,证监会维持不变。此外,去年7月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放在人民银行。
对于目前央行与银保监会的关系,一是将原银监会和原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二是原央行副行长易纲任党委副书记、央行行长。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做法都体现出金融监管“一行两会”更深度的融合。
“这是个很新颖的机构改革方案,央行与银保监会的协调问题迎刃而解。”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莫开伟表示,央行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机构微观合规监管同样存在融合金融资源的问题,金融立法与金融执法之间需要协调沟通,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需要有效解决。
此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最后手段作后盾,央行有充当最后支付人的先天属性,而金融监管机构则没有,这样的监管功能可能使两者在风险判断、风险处置方面存在不相协调的地方,而随着新的金融监管架构及人事安排的落定,这一问题有望迎刃而解。
2017年2月底,61岁的郭树清登上济南西站前往北京南站的高铁列车,重回金融监管系统,出任中国银监会主席。除了在银行业挂起“三三四”监管风暴外,在他的领导下,银监会与央行的监管互动也更加密切。
例如,旨在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监管标准、推动资管业务健康发展的资管新规就是由央行牵头,银监会目前是对现行监管规则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借鉴国内外监管实践,起草了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拟作为配套细则适时发布实施。
莫开伟认为,以对市场影响较大的资管新规为例,让郭树清兼任央行党委书记,有利统一指挥与协调,消除监管机构相互间内耗,能有效协调央行宏观审慎监管与机构微观监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金融整体监管功能,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起到共同的、有效的防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