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对抗
新黄浦的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上海新华闻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新华闻”)持股17.92%,为第一大股东。新华闻还通过西藏信托安坤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安坤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淡泽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分别持有新黄浦14,482,008股、14,051,558股和11,580,500股。上海新华闻合计持股比例25.07%,为新黄浦控股股东。
实际上,早在2014年6月,为了对抗当时举牌新黄浦、并已成为第一大股东的上海市中科创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创”),上海新华闻通过西藏信托安坤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连续9个交易日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重回第一大股东宝座。
到了2017年三季度末,新黄浦前十大股东中,有5个是信托计划,2个有限合伙企业,1个资管计划。其股东结构之复杂可见一斑。
某信托公司投资总监指出,监管标准的不统一是导致信托计划在二级市场上“此起彼伏”的根本原因。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资金通过券商、基金买入股票的配资比例被限制在1:1,但通过信托计划却可以达到1:2甚至1:3的杠杆。因此大量资金“借道”信托进入二级市场。不过,目前信托公司也在逐步降低杠杆比率,因为之前有股票触及平仓线,劣后级资金因此亏损巨大,并引发了信托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纠纷。
此外,通过信托计划举牌通常是加了杠杆的资金,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多为通道业务,相对风险较小。尤其在证监会管辖下的通道基本上被封死杠杆比例的情况下,今年以来更多资金转到信托账户。所以今年通过信托计划来募集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明显增多。
在举牌新黄浦的案例中,通过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增持股票的行为具有一定风险。
新黄浦在公告中披露,当厦门信托和云南信托的信托计划规定的风控指标触及止损线时,如信托计划的追加保证金义务人未能及时向信托计划追加保证金或追加的保证金未能使该信托计划的风控指标不低于预警线的,则厦门信托、云南信托有权要求本合伙企业抛售股票,因此存在某些条件下上海领资在二级市场上减持股票的风险。
上述信托公司投资总监指出,如果募资主体吸纳了个人一般级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就很容易找到信托公司要求刚性兑付。已经有信托公司因为前期发行大量结构化信托计划进入股市,导致一般级投资人损失惨重,甚至引发了投资人和信托公司之间的纠纷。这会给信托公司的声誉带来很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