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3月29日新媒体专电 题:“一年挣出娶媳妇的钱”——共享模式打破农民增收“魔咒”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欧甸丘
“想耕更多的田,但人手不足;想养鸡,但没有成本;想种菜,但利润比纸薄。”粤北部分农民曾忧虑地对记者说,陷入增收“魔咒”,搞不好打一辈子光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国家政策如何在农村落地生根?力量薄弱的农民如何借助自身资源持续增收?粤北山区深处的农民们打出了“共享经济”的牌,将有限的生产要素重新整合,产生了“1+1>2”的效应,为打破农民增收“魔咒”闯出了一条新路。
农机共享:一人轻松种田50亩
“有了农服超市,不用再‘一脚泥、一脚水’那么辛苦,效益提高了,一年种地的收入可以够娶个媳妇了。”广东省连州市西岸镇的贫困村冲口村村民何国战说。
何国战在广州打工六年后又选择回家种地。“几年前一家人租种8亩地,累得腿抽筋,现在一个人轻轻松松种50亩地,收入超过自己以前在珠三角打工。”何国战说。
种地效益提高得益于冲口村蔬菜生产农民合作社建设的“农事服务超市”。记者在该“农事服务超市”看到,稻谷烘干机、插秧机、手扶拖拉机等十几种农业机械摆放在冲口村蔬菜生产农民合作社的大院内。
该合作社理事长陈洪辉说,采取会员带机器入社或购买的形式,引进了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等一批农机设备,成立了“农事服务超市”,通过农机共享为当地农民提供犁田、插秧、收割、烘干等“一条龙”服务。
“购买了‘农事服务超市’的‘一条龙’服务后,从播种到晒谷的全过程中,机械化代替了大部分人工操作,自己只需看管田水,按时施肥。”何国战说,“过去,全村一半以上劳动力在外打工,农忙时节,人手不足,两口子累死也种不了10亩田,雇人帮忙插秧、收割成本高,每亩种粮收益仅三四百元。”
何国战算了一笔账,现在以种植早稻为例,每亩产量约900斤,除掉租金250元、购买“农事服务超市”一条龙服务的380元、农药及化肥220元等成本,每亩的收入在600元左右。“50亩地上仅早造水稻的总收入就有3万元左右,比自己外出打工强多了。”何国战说。
目前“农事服务超市”的服务半径已经延伸到了西岸镇20多个村庄。“‘农事服务超市’推动了农机共享,解决了农民扩大生产规模与农村劳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西岸镇党委副书记何永锋说。
资金共享:农民成为“股东”
阳山县岭背镇岗头村低保户陈友志和另外85户贫困户各自向农业银行申请了1万元财政贴息贷款,然后将86万元贷款资金投入到当地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阳山县灏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86万元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缓解了农业企业融资难、流动资金紧缺的问题。”阳山县灏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雪锋说,有了这笔资金协助后,公司追加了投资,利用当地闲置的养殖厂房建设了一个年出产16万只鸡的养殖基地。
贫困户贷款入股,实现“资金共享”,不仅缓解了农业企业的融资难题,也打通了贫困户的致富之路。“入股之后可以得到分红,可以在这里打工,还可以在这里接受免费培训,学习种养技术。”陈友志说。
在陈友志家,满院子跑的阳山鸡、麻鸡已经成为陈友志的“摇钱树”。“种苗、饲料等都是在公司赊的,公司还无偿提供技术指导。鸡长成后,公司回收时再扣除那些成本。”陈友志说,“以前没钱养,也怕养,现在自己成了‘股东’,有风险大家一起担着。”
阳山县金融办副主任陈志伟介绍,县里整合各项扶贫资金,以行政村为单位,安排了10万元作为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存入当地农业银行,再由农业银行放大5倍向有需要的农户发放贷款。
“探索以财政扶贫资金作为农民股金,参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就是要让懂市场、会经营的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阳山县扶贫办主任潘志伟说。
利润共享:农户也有二次分红
“去年卖菜给合作社的初次收入有4万元,年底合作社又搞二次分红,我又分到近5000元。”广东省阳山县江英镇大桥村贫困户周什兴说。
江英镇是广东有名的供港蔬菜基地。周什兴家有3.5亩地,但长期以来,他既缺钱购买肥料投资,又无法独自开拓蔬菜市场。“有一次和几个农户一起拼车,把自己种的蔬菜运到广州卖,结果连运费都没能赚回来,第二年的种菜成本都掏不出来了。”周什兴说。
为了解决周什兴们的共同难题,当地种养大户周路养把当地150多户农民联合起来成立了江英镇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组成一个种植面积8500多亩的大型蔬菜基地。“合作社以保护价收购社员的产品,通过统一的购销渠道将产品销售出去,并在年终收益中根据各社员的实际产量进行二次分配。”周路养说。
“‘二次分配’让农户不再仅仅是生产者,而是参与蔬菜流通经营,既降低了单个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又让农民分享到流通环节的利润。”江英镇党委书记杨坚强说。
“二次分配”让农民尝到了“共享经济”的甜头。“去年下半年合作社收购茄子的保护价是8毛钱一斤,每斤我大概能从中赚3毛钱;后来合作社的这批茄子在东莞最高卖到了每斤一块五,这个流通环节的大部分利润在年底又会‘二次分配’给我。”周什兴说。
江英镇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如今带动了周边20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2.2万亩,户均增收5000多元,使得当地像周什兴这样的149户贫困户有望尽快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