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甚至日常经营。为此,笔者提出商业银行进一步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六方面建议。
一是与全国工商联系统合作,搭建服务民营企业“滴灌融资”平台。要充分发挥全国工商联及下属4.6万家商会的平台及“管网”作用,建立专门服务民营企业的“滴灌融资系统”。
二是用足用好政府支持民企融资的政策,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增信作用。商业银行应加强了解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与地方政府做好沟通对接,抓住政策窗口期和业务契机,用好、用活地方政府民营企业贷款贴息、财政资金专项补助、银税合作、银担合作等相关政策;探索创设信用缓释工具,探索信用风险定价,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三是加大对金融科技的应用力度,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缓解、消除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较大可能性。商业银行应加大金融科技系统的研发应用,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深入合作,更快、更直接、更完整的获取企业的相关数据,并基于海量的历史数据,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快速、及时、高效响应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是建立与外部相关机构间的合作机制,打造金融服务联盟构建综合服务生态网。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融资性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合作,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打造一个业务联系紧密、协同合作的金融服务联盟,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政银企对接活动,形成良性沟通机制,遴选有发展潜力、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为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五是建立企业不良贷款差异化考核标准,适度放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由于自身财务及经营问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较高,商业银行要实施差异化利率政策,完善用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定价机制,以风险定价为基础,综合考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期限、信用情况、风险情况等多重因素,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区间。在考核方面采取差异化标准,适度放宽中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调动经营机构和客户经理的积极性。
六是深入研究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需求,增强金融产品与民营企业间的匹配性。深入研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增强金融产品和企业的匹配性。如针对民营企业轻资产、抵质押物不足的情况,要积极发展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股权、专利等权利质押贷款,以及信用履约保证保险贷款、动产抵押贷款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财产抵质押贷款,尝试推广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的信贷产品。(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证网和中国证券报立场。文章更多内容详见1月12日中国证券报前沿视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