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IPO临门受阻资本寻路四年 奥赛康两度冲击借壳之旅

微信21世纪经济报道

  那些已经过会,但因临时原因暂缓发行的企业,其在数年后会有怎样的选择,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赛康)的历程或许成为资本市场中的典型代表。

  7月10日,停牌才数日的东方新星(002755.SZ)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将全部资产划入制定子公司,并与奥赛康全体股东所持100%股份进行资产置换,置入的奥赛康资产作价约合80亿元。

  这不是奥赛康近期尝试借壳的唯一努力,此前奥赛康一度尝试借壳大通燃气(000593.SZ)上市,不过6月10日这一重组宣告流产;而仅仅一个月后,奥赛康再度将借壳诉求寄托于东方新星。

  事实上,如今两度借壳的奥赛康的早期上市安排仍然是在创业板IPO,其曾作为2013年IPO叫停重启后的第二批新股,但终因发行规模和老股转让问题而被暂缓发行;然而这一“暂缓”就长达数年,而如今奥赛康也将上市期待寄托于借壳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奥赛康的经历可能也代表了一部分尝试上市但倒在IPO发行前夕的企业。

  曾兵败“老股转让”

  闯关4年多前的IPO重启,曾是奥赛康上市的希望。

  从财务数据来看,拟于2014年初IPO重启后第二批新股的奥赛康可谓是当时的明星企业。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2年期间,其营业收入从6亿元增长至20.4亿元,而净利润则从0.7亿元增长至2.4亿元,两项指标复合增长率都高达51%;而该公司也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拿到了上市批文。

  然而,携带着高成长光环的上市愿景却因一则公告而戛然而止。

  2014年1月10日,发行人奥赛康和主承销商中金公告称,“考虑到公司本次发行规模和老股转让规模较大,公司和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经协商决定暂缓本次发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彼时的暂缓发行是监管层的考虑,但后来其上市事宜也就长期搁置。

  “当时由于老股转让的规模比较大,所以引起了监管的关注,奥赛康的发行也就被暂停了,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

  据奥赛康的彼时公告,其IPO公开发行股份获核准的规模达7000万股,其中2000万股为新股,而5000万股则是老股转让。

  然而,正是高达5000万股的老股转让使奥赛康陷入了“股东套现”的争议。根据对奥赛康72.99元的发行价计算,上述5000万股老股的发行将为其控股股东套现31.8亿元。

  “当时老股转让本来被视为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老股东可以提前变现,而新股的供给也能够被控制;而且奥赛康大股东持股超过三年,是符合老股转让条件的,并不违规。”前述投行人士称,“但是股东套现的这种争议却出现并被监管注意到了,不过由于当时市盈率并没有限制,60多倍的发行估值也是被质疑的原因。”

  奥赛康事件的发生,也让老股转让这一机制在后来的IPO市场中出现得较为稀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Wind数据发现,2014年IPO重启至今,采取部分老股转让模式发行的IPO企业只有67家,仅占同期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的6.22%;其中除海天味业(603288.SH)、纽威股份(603699.SH)、牧原股份(002714.SZ)三家公司老股转让规模超过3000万股外,其余64家公司规模均在2000万以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彼时保荐机构中金公司也曾因发行规模及老股转让并不违规与监管层沟通,但奥赛康的发行却并未能够得到重启。

  “因为发行安排在当时并没有违规,所以中金也和会里进行过沟通,但并不成功。”前述投行人士称,“市场当时也在关注是否会调整发行方案再重新IPO,但后来这件事就没有下文了,而且批文也是有有效期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