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 私募业构建“长钱长投”良性生态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下称《运作指引》)。在业内人士看来,《运作指引》中对于产品预警止损线、基金销售等方面的要求,将进一步引导私募提升投资稳定性,未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长钱”“稳钱”。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在募资方面,头部私募组团“出海”吸引“长钱”,并频繁出手自购,同时引导投资人长期投资。
新“国九条”提出,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资管业务稳健发展,提升投资行为稳定性。4月30日,中基协正式发布《运作指引》,从募集、投资、运作等环节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运作指引》中很多新要求有助于私募构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良好文化。”厚石天成总经理侯延军表示,《运作指引》提出开放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原则上不设置预警线、止损线,在投资操作方面为私募管理人提供了长期投资、逆向投资的空间。另外,《运作指引》明确指出,私募管理人及销售机构不得将规模小于1000万元、成立期限少于6个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过往业绩用作宣传、销售、排名,不得以误导投资者为目的选择性展示部分基金部分运作周期的业绩,不得对少于6个月周期的基金业绩进行排名,避免投资人与私募管理人过度追逐短期业绩。
某百亿级量化私募高管坦言:“私募基金行业一直存在‘新故事’比‘老故事’好的问题,销售机构和投资人习惯于将目光聚焦在短期业绩上,部分管理人甚至通过只展示部分时间周期的产品业绩来进行募资。这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是投资人以赚‘快钱’为目的申购基金产品,收益预期较高;二是越来越多的私募管理人可能因短期业绩压力而追涨杀跌,投资动作变形。《运作指引》规范基金对过往业绩的展示并加强对短期投资行为的管理,有助于推动行业构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良性生态。”
诸多私募管理人表示,政策不断赋能行业发展,私募基金管理人将加速优化募资端与投资端,引长钱、投长期。
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以来多家头部私募“出海”吸引“长钱”投资中国市场。
沪上某百亿级量化私募高管透露:“公司去年取得了香港证监会颁发的资产管理牌照,今年则在申请新加坡的资产管理牌照。采取上述动作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海外机构投资者增配中国资产的需求显著;二是虽然前期考察时间较长,但外资一旦作出投资决定,其持有周期较长,一般为3到5年,能够匹配公司长期投资的特性。”
杭州某头部私募也表示,今年公司获得了中东地区外资机构的净申购,后续在引入海外“长钱”方面将加大人才投入。
引“长钱”的同时,多家私募还通过自购与投资人共担风险,引导存量资金长期持有。
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6日,今年以来有6家私募管理人发布了9次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3.81亿元。其中,百亿级私募自购力度最大,海南希瓦、进化论资产和幻方量化合计自购金额达3.13亿元。
在投资端,今年以来价值投资派私募如景林资产、高毅资产再度回到舞台中央,诸多量化私募也不断提升基本面因子在组合中的占比。多位量化私募人士称,在程序化交易监管精确性不断提高,行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生态逐步构建的背景下,公司质量有望成为量化投资选股的一个重要标准。从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面量化发展空间广阔。目前,许多量化机构在进一步优化策略模型,降低交易频率,补充有财务、研究方面背景的研究员,增加基本面量化的占比。
重阳投资总裁汤进喜表示,在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私募管理人将坚守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让更多“活水”通过资本市场流向有活力、有潜力的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