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前明星管理人遭“怒怼” 多家知名百亿私募产品净值“神秘消失”

王辉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日,一则关于“某前百亿私募因今年业绩‘大幅续亏’而遭渠道理财经理怒怼”的消息,在私募圈广为传播。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近期不少股票主观多头策略的头部私募,在投资业绩等方面正面临2022年以来新一轮“重压”。

  不仅基金经理、市场部门人员因业绩原因“遭怼”,不断下降的资产管理规模、大量锁定期产品到期后不忍直视的长期业绩、客户方对产品管理费的“新诉求”、管理人与渠道和客户的投资业绩沟通压力,正在让不少百亿级私募机构又一次“压力山大”。而就在近期,多家知名百亿私募旗下产品在第三方行业监测机构的净值、业绩数据,正悄然“神秘消失”。

  业绩艰难 市场部“更难”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前述遭怼的股票私募机构2021年晋级百亿私募,2022年业绩亏逾20%,今年前4个月续亏约10%。截至目前,该机构实际管理规模已降至50亿元左右。而这位渠道理财经理在其“公开曝光”的“参访纪要”中,更将该私募机构掌舵人投资业绩与其个人家庭生活进行了“极不友善的挂钩”,一时间令不少知情的业内人士哗然。

  目前这类“刺耳的声音”,所针对的也不仅限于这一家昔日的明星百亿私募。上周以来,有多家上海地区头部百亿私募的市场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自4月以来,作为渠道维护的一线人员,在日常沟通工作中遭怼已是常态。而相关百亿私募管理人持续遭怼的理由和相关压力,不仅包括续亏的产品净值、大量次新产品锁定期到期后不忍直视的长期业绩,还同样包括“螺旋缓降”的管理规模、时断时续的产品赎回,以及管理人自身对于“延长锁定期”“调降预警、止损线”等方面的沟通需求。

  “作为市场部门,我们已经做了该做的事情,剩下的只能看投研什么时候能够争气。”上海某百亿私募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或是因为“某些客观或主观原因”,目前不止一家知名百亿私募在第三方行业监测机构展示的净值、业绩数据,已“神秘消失”。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冲积资产等多家知名百亿私募旗下所有产品在该平台的净值、投资收益已“全部不见”。而作为2021年度的百亿私募业绩冠军,冲积资产目前不仅“淡出”了私募排排网的“业绩监测”,同时也在第三方机构朝阳永续的百亿私募业绩最新统计月报中消失。据记者从业内获得的相关数据,冲积资产在2022年百亿私募机构阵营中业绩靠后;截至5月12日,今年以来公司旗下两只代表产品业绩一只续亏近3%,另一只则续亏近7%。

  某券商渠道机构人士透露,近期业内已经有不少中大型私募机构明显减少了在第三方平台的业绩、净值披露,特别是2021年年中前后市场高点发行成立的大量次新股票私募产品。该渠道人士表示:“这部分产品中,不少不设预警止损线的产品,目前净值在0.7元、0.6元,甚至0.5元附近水平的,已经比比皆是;因为净值压力的问题,近期也不止一家百亿级的股票私募正在沟通延长原先的产品锁定期。”

  市场博弈性强 参与难度大

  据朝阳永续业绩监测数据,截至4月末,监测到的98家百亿级证券私募机构(含股票主观多头、量化、债券、CTA等各主流策略),今年前4个月平均小幅盈利2.76%。但在此之中,不少2022年业绩表现较差的百亿私募,在今年前4个月依旧表现低迷。其中,汐泰投资、和谐汇一、盘京投资等股票主观多头私募,今年前4月均出现显著亏损,部分产品在去年较大亏损的基础上今年前4个月进一步续亏10%左右。而睿扬投资、慎知资产、重阳投资、远信投资等多家2022年业绩突出的知名百亿私募,同样在今年前4个月出现负收益。整体来看,今年以来主观多头百亿私募所期待的业绩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落空”。

  从不同规模私募机构横向业绩表现比较的角度来看,大型股票私募今年前4个月的阶段性业绩也体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劣势。朝阳永续数据显示,分规模组别来看,在0亿元至5亿元、5亿元至10亿元、10亿元至20亿元、20亿元至50亿元、50亿元至100亿元、100亿元以上等六个股票私募机构组别中,百亿级股票私募今年前4个月平均盈利2.62%,在六个规模组别中位列最后一位;而10亿元至20亿元规模的偏小型股票私募,今年前4个月平均收益率在六个规模组别中则排名第一。

  从市场涨跌表现看,尽管年内市场起伏不定,但截至5月19日收盘,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等A股主要股指年内涨幅仍然均达到5%左右。另一方面,在年内个股急剧分化的同时,A股市场在数字经济等主题方向上也依然牛股迭出。

  上海某“公奔私”背景的百亿私募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风格轮动较快,市场结构性机会更多集中在数字经济、AI、“中特估”等少数投资主题方向。“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除非依靠赌单票、押注单一赛道或者做高换手主题性交易,否则很难取得收益,特别是对于偏均衡配置的管理人。”该私募人士称。

  此外,上海某中型私募市场部负责人认为,今年市场表现出非常极端的“赚指数易赚收益难”特征,多数头部管理人在2月之后很难有赚钱机会。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邱钰然表示,今年前4个月百亿级主观多头私募业绩表现完全不及预期。市场的赚钱效应主要集中在两条主线,分别是以AI为代表的TMT板块,以及以“中特估”为核心的低估值央国企。如果今年私募管理人没有在这两大方向上进行较大比例配置,产品净值表现大概率不及预期。

  行业反思

  对于头部私募机构而言,去年以来在投资策略、资产组合灵活性等方面,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多家私募机构、第三方机构当前也有更多新思考。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表示,对于主观多头策略的私募管理人而言,近年来一直都有“一代赛道一代王”的说法。对于百亿规模的管理人来说,投资的方法论与核心投资策略一定是严格按照自身团队所擅长的方式;盲目追逐热点,对于长期业绩可能未必会有正向贡献。但另一方面,清晰的策略容量边界以及由此主动控制管理规模,也应当成为百亿私募在投资中需要更加重视的关键点。在资产组合方面,荣浩认为,如果要使得投资人在持有周期中有更好的投资体验,多资产组合未来一定是重要的方向。但需要强调的是,私募管理人整体还应当倾向于做自身熟悉的资产类别,涉足股票现货之外的其他类型资产,必然需要引入或培养相关专业投研人才,才能逐步丰富投资种类。

  前述“公奔私”背景的百亿私募负责人表示,2016年至2021年A股结构牛行情几乎“连绵不绝”,“市场收益的红利”更多被长期重仓、满仓甚至是融资加杠杆的私募管理人占有;在惯性投资模式之下,近两年头部私募管理人也普遍更倾向于采取精选个股、常态化高仓位运作的投资模式。但事实证明,高仓位持股必然会带来产品净值的高波动。对于大型股票主观多头私募产品而言,平衡产品收益和净值波动的关系更加重要。半仓左右持股,再搭配其他一些对冲衍生工具或其他大类资产的复合策略,可能更有利于头部主观多头管理人的生存发展。对于单家管理人而言,优胜劣汰的多基金经理机制,未来也应当成为百亿私募可行的尝试方向。

  邱钰然建议,对于头部私募来说,管理人需要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各个维度的新事物、新变化。“过去几年,国内经济增长较快,私募的股票投资往往在寻找到需求旺盛的高增长行业之后,就变得相对简单;然而今年市场投资机会更加‘散点化’,未来头部管理人在加强投研的基础上,也需要积极体会和感知市场的变化。”邱钰然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