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建信基金袁蓓、江源:克服恐惧和贪婪需要纪律约束

张凌之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袁蓓

  江源

  “投资就是用理性和常识去克服恐惧和贪婪。”建信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袁蓓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拟由袁蓓和建信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副总经理江源共同管理的建信开元金享6个月持有期近期正在发行,这已经是这两位权益老将和固收中坚力量在公募领域的第二次合作,也是对他们投研融合、团队分工合作成果的检验。

  在袁蓓看来,克服恐惧和贪婪需要纪律的约束,而权益和固收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种纪律,权益的仓位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固收投资的纪律,在固收投资方面对久期、品种和未来收益及风险的判断也是对权益投资的纪律;而判断自己理性的真伪则需要整个团队多角度的支持,在保持谦虚和敬畏的状态下,通过分工合作和长期磨合,能够坚定把后背交给战友。

  投资研究相融合

  “我们的团队是一个投资和研究相融合的团队。”江源介绍,团队中的每一位基金经理都不能脱离研究,大家都有自己的研究任务。“团队中包含权益和债券两个小团队,大家在债券、权益、商品各个市场独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互相融合,站在对方的领域里,聆听对方的观点,改善自己的知识盲区或信息盲区,也会进行深入的讨论。”

  作为一位债券基金经理,江源并不仅仅研究债券,还会了解权益市场、商品市场的变化,从而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

  对于投资端的研究分工,袁蓓介绍:“我们把影响市场的因素在基金经理之间做了分工,首先把影响市场的因素整体上分为六大类,从权益和固收的角度做纵切之后,共计11个要素,分别由不同的基金经理牵头进行日常的基础研究,给团队提供定期的数据更新和趋势描述。大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综合这些因素对市场形成整体判断之后,来确定我们中长期整个资产配置的方向。”

  袁蓓具备保险、公募、年金等多类资产管理实战经验,是穿越过多轮牛熊周期的权益老将,此前也有过债券投资经历,因此非常重视宏观基础研究,在团队支持的基础上,自己也会做很多数据跟踪和判断,尤其看重一些边际上发生变化的因素。

  自上而下着眼大趋势

  对于接下来的权益市场走向,袁蓓认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修复持续向好,利好股市;从估值来看,无论纵向还是横向比较,当前A股都处于比较低的位置;从结构上看,整个市场一级行业涨幅的差异已经超过20%,也有一些轮动和分歧的基础。“这个位置有一些调整或者是分歧,在我看来是比较正常的一件事。在这个时点上,要去看更长、更大方向的东西。”

  整体来看,袁蓓认为经济延续复苏和科技产业周期向上背景下,风格或将继续偏向成长。同时,配置资金回流和分红率提升背景下,低估值的高分红板块特别是分红提升空间大的高股息资产机会仍然较好。消费的复苏势头也可能会在下半年的股市中有所体现。

  江源表示,2024年出口有望修复、价格筑底回升,国内经济继续改善,同时逆周期政策仍需发力,在货币政策作用有限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地产政策有望更加积极,资金面或呈“前高后低”走势。利率方面,后续可能在低位维持波动震荡态势。信用方面,建议严控风险,精选主体,择优配置有相对性价比的资产。

  四维度把握权益市场机会

  谈到近几年权益市场的结构性行情,袁蓓简单介绍了她对结构体系的判断。她认为,整个股票市场的特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刻画:一是分化,二是轮动,三是波动。“分化包括趋势性分化和阶段性分化。我更愿意先从趋势的角度考虑结构性的机会,此时需要判断一些轮动是长期轮动还是短期轮动。长期的轮动其实是在趋势里的,如果是短期轮动,就要看短期轮动的空间有多大,是否值得把握。”

  根据对行业和板块的动态划分,袁蓓从四个维度来观察未来市场的结构性机会。第一是科技进步,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新质生产力带来的TMT行业和制造业的机会;第二是经济修复过程中的生产恢复,包括国内的复苏和工业的出海;第三是消费的复苏或消费内生向上的动力,涉及国内消费复苏、中低端消费的升级与国产品牌力的提升以及海外消费的情况;第四是持续回报,即过去几年比较火而且未来也有望不断出现在投资者视野中的高股息板块,不仅要看现实的高股息,还要看高股息的质量。“当趋势和估值出现交织时,我可能会做一些轮动的机会。在大趋势面前有些轮动我会选择放弃,也就是所谓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袁蓓说。

  “从长期角度看,整个债券市场未来仍有望获得丰厚回报。因此,对于新基金的运作,我们将谨慎关注合适的配置时点。”江源表示,具体到配置上,还是会积极关注信用债市场,未来策略的重点在于久期、品种上,会重点关注二级永续债、新品种TLAC非资本债以及一些泛金融机构,包括租赁、保险公司的次级债、二级债或者是金融债等品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