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王予柯:在复杂系统中生存
■ 广发言 | 以时间的名义
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 王予柯
“为什么涨?”“为什么跌?”这或许是投资者经常提的一个共性问题。一个开玩笑的回答是“买的人比卖的人多,市场就涨了;买的人比卖的人少,市场就跌了”。玩笑归玩笑,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涨跌,市场似乎总是可以迅速找到解释的理由。反过来,价格涨跌也会“创造”消息,常见的解读类“小作文”就属于这一类,通过对涨跌现象的描述,形成对短期市场情绪的影响。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上的大级别牛市或熊市,往往可以准确找出推动市场的主要矛盾。这是由于历史研究是事后的,是过滤了偶然性后的必然,否则也难以形成大级别的趋势性行情。但我们每个人都只能活在当下,站在当前看未来并没有这样的过滤器。所以,做投资必须为各种偶然性找到更确切的解释,区分市场给出的信号和噪音。
面对市场的起起伏伏以及各种偶然的突发事件,如果投资没有章法往往会事倍功半,更糟糕的是可能被各种小作文带偏。要想在复杂系统中生存,一个合理的方法是追溯本源。个人认为,可以从内心的参考系、市场的复杂性两个视角来看待和梳理这个问题。
由内向外理解市场
“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有指望本金安全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 这是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在他的代表作《证券分析》中的一句名言。
用大白话来描述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价格是你支付的,价值是你得到的,你得到的比你付出的多,这就是价值投资。但落在具体的投资实践中,已经上涨的容易看到,但未来还会不会上涨,并不容易判断。
按照未来市场空间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行业分为成熟产业和成长型行业,成熟产业的特征通常是需求增速有限,产能供给多年不增长,行业格局相对稳定,行业龙头公司的账面上有不少现金。对于成熟产业的公司而言,投资机会一般是跌出来的,买得便宜是王道,如果还能获得公司的分红,就能进一步提升投资回报率。今年以来,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的上涨和债券的上涨近乎同步,正是因为这类标的所带来的分红收入确定性比较高,与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的需求相匹配。
相较之下,成长型行业增速快、行业景气度高、估值也相对较高,投资者会根据各自对产业的研究来估算行业的终局,并给出长期的市值空间预期。因此,如果业务模式能够被理解,对这类标的的定价差异,取决于投资者对终局的预期以及对估值的容忍度。对成长型行业而言,如果在成长初期拘泥于PE、PB这些指标就容易错过机会。
无论是成熟行业还是成长行业,市场交易出来的永远都是价格,不同的投资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差异极大。对此,我个人的理解是,投资者提供的不同报价,更多是内心参考系的映射,提供每一笔交易买卖的理由,是一种对内视角。除此以外,我们还要从复杂系统的对外视角来理解市场。
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由成百上千万的人组成,他们每天都在做出大量的决策,而股市就是对这些决策累计行为的综合反应。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罗闻全教授写了一本书《Adaptive Markets》(译作《适应性市场》),原著除主标题外,还有一个副标题,“Financial Evolution at the Speed of Thoughts”(以思考的速度展开的金融进化)。主副标题透露了理解这部著作的线索。书中罗闻全综合利用神经科学、进化论和计量经济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提出了适应性市场假说,该假说诠释了金融市场是如何适应环境,形成新的投资风潮、甚至投资泡沫的。
简单来说,资本市场是一个由许许多多人构成的复杂自适应系统,自适应指的是作为主体的人拥有从经验中学习和改变的能力。因此,资本市场会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做出适应。正反馈效应会使得上涨导致上涨、下跌导致下跌成为普遍现象,通俗地说,即,上涨是上涨最大的利好,下跌是下跌最大的利空,直到童话故事或者鬼故事结束。
和所有复杂自适应系统一样,规律是随机涌现的,难以精准预测,重要的是面对不同的金融市场环境,投资策略既需要适应当前的环境,但又不要过度适应,更重要的是预判未来的环境,如果预判未来环境将发生变化,那么投资策略也应该提前变化。这正是投资中所谓的艺术部分。
让策略艺术地适应市场
怎样让投资策略适应市场的变化?这要从我们是如何赚钱、如何亏钱说起。
我们先来看投资的四种盈利模式:赔率交易、胜率交易、趋势交易、拥挤交易。从一个牛熊循环周期来看,资产价格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交易者的进场。
在资产价格赔率较高时,就会开始有赔率交易者率先入场左侧布局;
随着宏观环境开始有利于该资产,胜率交易者进场,获取宏观环境的适应性,价格走势也从左侧进入右侧,此时赔率依然很高,这是投资最好的阶段,但很难精确踩点;
随着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趋势投资者进场,利用市场有效性赚钱,也就是依靠市场的正反馈机制,上涨导致上涨,形成趋势;
最后,拥挤交易投资者入场,赚的是市场非理性的钱,当然拥挤可以更拥挤,主要看产业趋势是否支持以及市场本身的动态变化,但总体而言,这个阶段资产价格的脆弱性加大,容易发生踩踏和基本面恶化后的双杀现象。
即,赔率交易、胜率交易以及早期的趋势交易分别对应为预判未来环境、适应当前的环境、利用正反馈阶段。趋势交易的后期以及拥挤交易阶段则对应了过度适应当前环境,而在这个阶段,环境可能随时会改变,投资上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最近几年,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呈现出市场风格多变、波动有所加大的特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又该如何适应市场?
我的体会是,对于定位不同的产品来说,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固收+”投资的目标是回撤和收益要兼顾,所以我们的策略设计上需要有一定的反脆弱性,重点挖掘早期赢家行业和晚期输家行业的Alpha机会,这对应赔率交易和胜率交易阶段,适度参与趋势交易,同时做好行业趋势预判,在拥挤交易阶段保持高度警惕。
无论是做股票还是债券,都要考虑资本市场的这些特点。但在实际投资中,趋势交易和拥挤交易常常很难分清楚,我们无法预判市场到底是处于趋势交易还是处于拥挤交易中。对此,我的应对思路是从相对稳定容易把握的基本面分析着手,多看看常识,避免情绪的过度扰动,控制风险,争取收益。对于股债混合的“固收+”产品,我的框架是争取预判宏观环境的变化方向、预判行业ROE的变化方向、结合各类资产的性价比进行资产配置。
举个例子,把时钟拨回到去年10月,市场上充斥着让人抑郁的悲观叙事,这时候的赔率交易者看着手里的持仓,反复确认是不是基本面出了问题,最终能够拿住的都是逻辑清晰、价格合理甚至便宜的标的。到了今年,终于等到了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市场开始青睐这类标的。近期,市场参与者又开始归纳总结,给估值相对便宜、分红比较高的公司贴上标签,并沿着这个逻辑挖掘类似的标的。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无论是面对上涨还是下跌,我们需要始终警惕的是简单的归纳法,需要时不时用内心认可的长期收益率算一算组合的上涨空间。毕竟外在世界的解释纷繁复杂,向内求,内心才能得到平静,投资上也能多一份从容。
基金经理简介:王予柯,16年证券从业经验,近8年公募投资管理经验。现任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管理广发稳睿6个月、广发招泰等产品。
(风险提示: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投资经理个人的看法。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