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晋信基金李选进:25岁年纪 最是值得期待
很多年以后,当李选进坐在会议桌前回忆往昔,创业维艰的过往,浓缩后留下的只有温情与甜美。
若不是面对“酸甜苦辣”的提问,李选进的记忆,就只剩下单维度的“甜”。
记住美好,向往美好,正是资产管理行业题中应有之义。岁月没有磨灭李选进的初心追求,更没有动摇行业的精神内核。
“内资外资双向奔赴”
回忆行业的缘起,在李选进的记忆里,就是两个字:初心。
彼时彼刻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在面临阶段性产业重构的挑战和考验。
很多机构发问,朝气蓬勃的中国经济、朝气蓬勃的中国投资者,能不能拥有标准化、专业化、长期主义的资产管理产品?
彼时,公募基金行业已经在发达国家市场渐趋成熟,在我国香港等市场,同样已经扬帆起航。
“1997年,我只有25岁。”如今年龄已经“翻倍”的李选进,将思绪拉向邈远之处。那一年,香港回归,李选进正式入职怡富集团香港分部,开启了他的职业金融生涯。
1997年中国证监会在东莞组织了一次培训,关系基金业管理制度建设,李选进机缘巧合参与其中。培训结束次月,中国第一部基金法规——《证券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出台。这是公募基金行业呱呱落地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
李选进的命运,与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自此联系在一起。
纵观整个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诞生过程,类似汇丰、怡富这样的外资机构和李选进这样的人才提供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和建议,使得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在成立之初就成功借鉴了海外的成熟制度和先进经验,为行业发展奠定了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也为公募基金行业过去25年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1998年中国公募事业启航,怡富集团涉足内地市场,而李选进成为了怡富集团内地业务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彼时,这位英语、粤语、普通话乃至上海话俱佳的“小伙子”,成为他所在的外资机构,深入内地市场的最佳人选。
对于李选进个人来说,这个选择,并不是顺风顺势,而是需要逆风无畏的果敢。
进军内地公募市场,在当时并不是大多数金融人士的最佳选择。“那时候看好中国市场的金融机构并不太多,尤其是在中国尚未加入WTO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没有想太多,就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我又出生在上海,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所以就回来了。”时过境迁,李选进已经云淡风轻。
25岁的年纪,正是初生牛犊之时。在李选进看来,自己在勇进的年纪遇上了最好的事情:“那时候,大家都是新手,大家都很简单,就一个目标:把国内的公募基金做出来。”
2001年,李选进成为怡富集团的项目经理,跟随团队协助华安基金发行了我国第一批开放式基金产品。2001年9月4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华安基金获准发行第一只公募基金华安创新混合。
协助发行第一批公募产品的经历使得李选进对内地市场有了更加直观且深刻的理解。2003年,李选进代表摩根集团,参与国内第一批合资基金公司谈判。2004年,李选进加入汇丰集团,并在2005年主导了汇丰晋信基金的筹办工作,成为了汇丰晋信基金的“掌舵人”。那一年,李选进33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合资基金公司总经理。执掌汇丰晋信基金7年后,李选进被委派负责汇丰资产大中华区业务。2021年11月,李选进以总经理身份重返汇丰晋信基金。
三大方向守望普惠金融事业
从业近30年,李选进亲见行业“淘金者”的沉浮。看过众山,对山势了然。
李选进认为,一家基金公司想要获得长期的成功,三点缺一不可。成熟的投资者,一个成熟的市场需要有一定基础知识、成熟、理性的投资者;成熟的股东,成熟专业的股东能够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理解、包容与支持;专业(成熟)的管理团队,专业的管理团队是基金公司的立身之本,人才战略的首要目标,是找到对的人。
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绘制出清晰的路线图。
高质量发展,只会是行业高质量选手的机遇。李选进表示,作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公募基金肩负着落实共同富裕的重大使命。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行业制度不断完善,公募基金行业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李选进表示,汇丰晋信基金将携手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在三个方面不断努力:在意识上,树立以质量发展为中心的意识;在思维上,由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为客户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在投资上,不断扩大投资范围,丰富投资策略。
25岁的公募基金行业,最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