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汇丰晋信基金吴培文:具有多策略视野的价值投资

徐金忠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徐金忠)投资可以纷繁复杂,也可以化繁就简。“除却巫山不是云”,在汇丰晋信基金经理吴培文看来,公募基金经理的角色,就在于“打造简单、易用的长期投资方案”。目标一旦设定,需要寻找的就是途径和方法。吴培文将自己界定为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之下还有“四梁八柱”:优质企业策略、成长策略和低估值策略三大经典价值策略,以及基于这些经典策略二次开发的投资方案,服务于投资者的需求。这便是吴培文在投资上的立身之本。

  工作愿景

  “我工作的愿景是,打造简单、易用的长期投资方案。我采用的投资方法、理念都服务于这个目标。”吴培文开门见山。

  具体来看,他的这个工作愿景,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是长期。吴培文指出,由于复利在财富累积上,有极其巨大的效果。一段时期内的表现差异,甚至能力差异,都可以被时间弥补或逆转。所以他在投资方法和理念的取舍上,会优先保证实现投资的可持续性,争取用长期竞争取代短期竞争。

  第二是简明。吴培文解释称,简明,是指投资方案的原理和规则简单明了,让投资者一看就懂。他意识到,市场上存在着“基金产品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说法,这是因为股票市场的短期表现具有随机性。“相对于其他行业,随机性可能是股票投资领域的显著特点。很多基民对这种情况并没有充分的经验。所以我们要帮助投资者透过波动的表象,看到产品本质的运行机制。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也帮助他们把产品拿住。”吴培文表示。

  第三是易用。吴培文指出,易用是指为投资方案定义比较明确的功能场景和目标客户。让投资者容易对号入座,容易使用相应的产品。

  多策略混合

  远大的愿景感召之外,需要有落地实施的方式方法。吴培文将自己定义为价值策略的投资。

  价值策略,在他看来,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形成经典的方法和体系,自己所做的是“萧规曹随”的工作,所谓创新则是将这些经典方法和体系做本土化的实践。

  吴培文表示,价值策略有经典的三大“流派”。“我跟踪的经典价值策略,主要包括优质企业策略、成长策略和低估值策略,这可以覆盖市场上大多数价值投资的标的。这些策略都是长期有效的策略。但是由于对应了宏观经济和市场的不同特征,使得在运行中,具有不同的周期。”吴培文指出。

  在吴培文的理解中,三大经典价值策略,背后是一样的底层逻辑。“它们都是价值策略,都通过估计企业价值做出投资决策。而且它们在企业价值的估计上,都可以归结到现金流贴现模型。比如优质企业策略、成长策略和低估值策略,他们关注的要点,都是现金流贴现法上的因子。然后通过简化其他因子,对企业价值做出估计。”吴培文表示。

  这些经典策略的不同使用方法,更多的是对宏观环境、市场周期的以变应变。而且,在吴培文的计划中,他想做到的是在价值投资范畴内的多策略实施。吴培文认为,三大经典策略万变不离其宗,即均处于价值策略的边界之内。“在这个边界之内做多策略实施,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会对价值的把握更加全面,对市场的监控更加全面。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行业轮动、因子择时、景气赛道等做法,在我选择的这一边界之外,因此我不会涉及。”吴培文取舍有道。

  基于这一方法,吴培文于近期推出了汇丰晋信策略优选基金,该基金混合了优质企业策略、成长策略和低估值策略三大价值策略,并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各个子策略的占比,从而灵活应对市场风格轮动。

  低估值、低预期

  不论是选择价值投资,还是基于多种经典策略设计投资方案,最终,吴培文的目标是服务投资需求,为投资者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吴培文的投资,需要将对市场的研判纳入框架,因时而异、以变应变。

  谈及对市场行情的研判,吴培文指出,今年的市场有积极的因素,比如整体估值不高,还有不少行业和标的,估值处于历史上比较低的区间。不过,他同时指出,今年在估值和基本面方面,都容易遇到上限。导致每过一段时间,老的投资主线可能容易被新的主线接替。

  在吴培文的价值策略框架中,他对当下市场也做了评估。他认为,当前的评估结果是,建议目前重点关注优质企业策略和低估值策略。现在符合这两个策略的公司数量较多,而且可选标的在不同行业的分布广泛,不乏经营质量较高的公司,并且估值总体上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尤其是优质企业策略,一般来说都存在估值溢价。目前的估值溢价相对前两年已经显著下降。对于优质企业策略来说,当市场遇到暂时的困难,正是比较理想的布局时机。

  “我认为,全年的主基调没有变,还是应该坚持低估值、低预期的标的。从估值的角度,接下去有三条潜在的主线,值得关注。分别是数字经济、以消费为代表的高ROE公司以及受益于经济复苏的行业。”吴培文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