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美CPI数据扰动市场 公募热推“通胀交易”

余世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受美国4月通胀数据超预期影响,美股市场下跌波及A股走势。沪深两市13日震荡走低,下跌个股超过2700只。公募机构普遍认为,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背景下,通胀终究是投资者绕不过去的主题,尤其是周期等相关板块走势与大宗商品价格高度相关,甚至会先于商品价格见顶。短期来看,钢铁、煤炭等板块有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但同时具备较为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资源股成杀跌主力

  5月12日,美国公布2021年4月的通胀数据,CPI同比上涨4.2%,创下自2008年9月以来最大的同比月度涨幅,远超出此前机构预期的3.6%,也较3月的2.6%进一步上升;扣除能源和食品的当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仍高出3月的1.6%。

  消息一出,美股市场应声下挫,尤其是美国科技股首当其冲。受此影响,13日A股指数集体低开,创业板指一度跌逾1%。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全线大跌,导致煤炭、钢铁、有色等资源股成为市场杀跌主力。Wind数据显示,13日两市成交8013.6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7652.43亿元有所放量。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5月份美国通胀继续上行的压力仍然很大。从时间来看,去年无论是CPI还是PCE的低点都出现在5月。在经济复苏带动油价及大宗商品等价格以及工资持续上涨的效应下,预计5月通胀将持续上行,但6月应会趋缓。

  通胀背景下,国泰基金认为,相关商品期货的走势会对股市相关板块的情绪造成一定影响,投资者可以关注商品期货的走势,最近郑商所宣布计划调整动力煤品种涨跌停板幅度、保证金比例,也是防范价格波动风险。

  通胀是绕不过去的主题

  在通胀预期下,上投摩根表示,历史经验显示,在经济复苏周期,CPI往往拉动PPI上行,利好企业业绩表现,投资者应更多聚焦在企业业绩而不是估值上。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前景下,通胀终究是投资者绕不过的主题。从历史数据来看,当美国通胀数据处于从低位上升的阶段,股票仍是表现较佳的资产,新兴市场债、美国高收益债、房地产及商品也有不错的表现。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首席投资官助理王婧表示,随着海外疫情防控逐渐到位,强财政刺激也会逐步退出,国际供需缺口会逐步弥合;另一方面,国内限产政策也有可能因中游企业成本压力产生松动,都会对大宗商品目前失衡的供需结构产生影响。

  王婧还提示,按照历史经验,周期股价格走势多半会先于商品价格见顶。在大宗商品高位区域,周期板块投资已过了风险收益比最佳时期。因此,周期板块的后续表现将跟商品价格高度相关,但目前PPI向CPI传导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中游企业的业绩受到挤压,也令市场怀疑商品价格在历史高位是否能够企稳。

  国泰基金认为,钢铁和煤炭板块有长期较为坚实的基本面支撑,短期来看,煤炭面临供给和需求的缺口,会导致动力煤的价格持续上涨。短期由于钢铁、煤炭板块市场情绪趋热,有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但长期来看仍值得长线布局。

  重点关注龙头品种

  在具体布局上,板块龙头依然是基金经理重点关注的对象。德邦基金股票投资一部徐一阳表示,今年及明年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是确定性事件,顺周期行业会先于整体经济显现出弹性,PPI的趋势性上行将带动上游和中游行业的业绩修复。从中期视角看,多数行业龙头公司都能取得比较好的业绩增长,且由于疫情进一步优化了行业格局,可能使得一些龙头公司更进一步获得国内乃至全球市场份额,它们在本轮周期的利润中枢将明显抬升。因此,从中观和微观层面看,顺周期板块的基本面趋势良好。

  博时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兼基金经理沙炜称,周期方向中的一批龙头企业具有非常高的长期投资价值,长期成长确定性较高,估值非常有吸引力。首先,优选的周期核心企业的长期成长性主要来自于国内供给格局优化和份额扩张、海外市场扩张、新兴产业带动增量需求;其次,从盈利能力来看,周期性行业中龙头企业短期易受宏观经济或行业景气度等因素影响,但竞争格局中长期优化使得企业利润率逐步稳定和抬升,龙头企业也通过产业链发展降低了盈利的波动性。

  “今年市场整体估值有下行压力,因此投资者会转向分子端寻找安全边际。风格并非简单限定于低估值,而是依靠即期盈利的高速增长来抵御估值下行。因此观察最近一个月的市场风格,一季度业绩高增长且与估值匹配的板块还是获得了不错的表现。”王婧表示,周期板块业绩历史上主要跟随商品价格周期波动,业绩持续性弱于医药消费等板块。在该板块内部,目前已有一些龙头公司依靠先进管理和技术优势建立了低成本的护城河(如具有高端制造周期成长属性的个股),这些板块的业绩稳定性较强,并体现出一定成长性,值得关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