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30亿投资兑付无门 华融普银案曝光有限合伙基金市场乱象

IT时代周刊

  华融普银危局,仅仅是有限合伙基金兑付危机的冰山一角。

  2014年7月3日,随着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作出批准对华融普银投资基金(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普银”)前法定代表人魏薇、董占海实施逮捕的决定,一起涉及金额38亿余元人民币、牵涉3700多名投资人的特大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真相逐步浮出水面。

  据本刊记者了解,华融普银案涉案金额近40亿元人民币,涉及分布在中国多个省份超过3000名投资人,是北京地区历史上最大非法集资案件。并且,由于逾期未能兑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赶往北京,涌向华融普银索赔。

  伴随着各种民间投资管理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公众视野中,非传统金融投资品种逐渐被普通投资者所了解。但与此同时,各种“无法兑付”的风险事件也频频爆发。

  投资者血本无归

  位于北京东三环CBD核心区域的高级写字楼京广中心,电梯已经无法在35楼停留,连通往这一楼层的消防门也被紧锁。35楼正是华融普银的所在地。京广中心物业管理人员告诉《IT时代周刊》,华融普银公司已经关闭,之后所有事宜由呼家楼派出所处理。有投资人透露,这里已被警方查封,该公司多位负责人也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带走。

  在马路对面不远处的呼家楼派出所玻璃门上,一张《华融普银公司非法集资案需要提交的材料》分外显眼,提醒着所有来讨债的投资人,一切申讨都已经走入法律程序。

  一位购买了华融普银发行产品的投资者黄荣(化名)告诉本刊记者,自己投了上百万元,很可能血本无归,他已经在北京上海之间往返了三次,仍然没有结果。

  据黄先生介绍,2013年3月,华融普银的销售人员小曹向他介绍了新发地空港物流仓储项目。出于谨慎考虑,黄先生在华融普银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项目现场进行了考察。黄先生说,根据华融普银的公司资料和项目介绍,这是国企中房系的公司和项目,又有可观的收益回报,觉得很可靠,就动心了。在签订了协议后,黄先生投入了200万元到新发地空港物流仓储项目。

  起初,新发地空港物流仓储项目似乎运转顺利,2013年9月,黄先生提前几天收到了半年的返息,这让他在当时觉得这个投资项目不错。第二个月,他追加投入200万元。然而好景不长,到2014年3月该返息的时候,黄先生和华融普银的工作人员联系,发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华融普银的工作人员在第一次接待黄先生时说5个有效工作日后返息,后来联系,又说得一个月后返息。黄先生开始着急了,找到华融普银的法定代表人魏薇,魏薇告诉他,说要延后3个月才能返给他利息。这时候,黄先生才了解到,已经有很多和他情况相同的投资人在找华融普银交涉要求返还本息了。

  情况在2014年5月27日急转直下。当天,大概有二三百名投资人聚集在华融普银的所在地京广大厦集体维权,一直到半夜。由于始终和华融普银的人谈不拢,很多投资人情绪激动。最后,北京市朝阳公安分局呼家楼派出所和经侦队的民警来到现场。5月28日凌晨,民警将涉案人员赵安稳、魏薇等人带往呼家楼派出所。

  根据朝阳公安分局的侦查,认定华融普银公司自2012年起,以高额返利等方式,吸引客户投资,以山东高速(600350)等项目发行有限合伙基金产品,共有3700余人在该公司投资,涉及金额38亿余元人民币,华融普银公司相关负责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

  案卷移交检察院后,经朝阳区检察院的审查,在2014年7月3日批准对华融普银前法定代表人魏薇、董占海的逮捕决定。

  鱼龙混杂的市场

  此次出现兑付危机源于华融普银发行的有限合伙基金产品。所谓有限合伙基金,就是一个GP(管理团队)一个LP(投资团队)合伙成立的以基金规模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采用公司制运作的基金。

  华融普银出事,已非有限合伙基金第一次出现兑付危机。2011年6月,天津活立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等公司以PE名义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2年底,某银行支行员工“飞单”销售的“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涉嫌违法也引发了各界热议。

  眼下,继华融普银有限合伙产品兑付危机之后,河北石家庄海沧资本也遇到类似问题,近5亿元的有限合伙产品无法兑付,而公司掌门人姜涛也“恰巧”失去了联系。同样,河北海沧资本的产品融资和担保存在诸多不实,姜涛的跑路也被质疑为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由于监管不足或行业数据缺失,目前尚无权威数据能够完全呈现当下有限合伙基金的规模及增速。但据业内保守估计,目前发行过私募有限合伙项目的基金管理公司超过1万家,且各类管理公司鱼龙混杂。

  “有限合伙基金一直有很多乱象存在,即使在海外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最著名的就如麦道夫的‘骗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指出,最近类似事件在国内集中爆发,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因为过去一些投机性投资标的的收益多是依靠“借新还旧”来维系,而受到整个宏观经济放缓、资金收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高风险、高收益标的风险开始暴露出来。

  据了解,目前有限合伙基金市场高额的年收益率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但是投资项目风险往往特别大,且资金安全、投资项目管理均存在缺陷。此外,不少皮包公司充当中介角色对项目“扒皮”,监管上陷于灰色地带,一旦项目出现风险,投资者往往是血本无归。

  “相比信托、券商资管,有限合伙基金的风险要大很多。目前,大多信托产品即使出现兑付问题,基本上也是刚性兑付——拿到本金和少量利息。但是,基于有限合伙的性质,风险的发生一般会刺激老板跑路、公司搬家等情况,最后投资者血本无归。”一家信托公司人士向《IT时代周刊》表示,很多投资人根本就不了解有限合伙基金,这可能就隐藏了很大风险。

  据了解,有限合伙基金往往对应的是投资公司包装的理财产品,投资公司只需要到工商部门登记,不接受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和审批,这与信托公司、基金子(财苑)公司存在明显差别。有限合伙基金的产生其实就是一个项目和资金的对接过程,形式上类似于信托和基金子公司,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相似性,就会让投资者产生错觉。

  神秘的“扒皮”

  “有限合伙基金缺少监管,所以市场上的猫腻很多。”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据其透露,一般有限合伙基金承接的是信托和券商做不了的项目,而这类项目有可能是“烂项目”或者不符合监管融资规定,而有限合伙基金公司则较容易突破这一点。作为风险补偿,有限合伙的融资成本远远高于信托和券商资管。

  以中小房地产商融资为例,通过信托和券商资管的融资成本一般在18%~20%,而通过有限合伙基金融资成本大多在25%左右,甚至更高。“融资方的高成本,对应的是投资人的高收益,而这也是吸引资金的关键。”上述信托人士称。

  由于有限合伙基金同时介入融资方和资金方,在获得好的项目时还能通过“扒皮”来谋取差价,因此,有限合伙基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中介。“一个好的项目做成有限合伙基金,然后通过信托公司找低成本资金直接对接。这样,中间就会留存一部分利润空间,往往被有限合伙基金直接获得。”

  这位信托公司合伙人还介绍说,有限合伙基金公司是一个低成本企业,从事的人员往往来自银行、券商。从银行和券商获得项目之后,包装成产品,然后直接委托给第三方销售。通过这个利益链很容易计算有限合伙基金公司的利润:项目融资成本为25%,担保公司担保费用3%~4%,第三方理财机构包销或分销在13%~15%,扣除项目其它各种费用2%,有限合伙基金的利润实际上非常高。

  在风险方面,有限合伙基金的项目掌控能力无法和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相比,信息透明度也不高。在市场上,很多有限合伙基金表面上非常光鲜,这与其包装能力相关,但它们手里的项目却难言优质。

  海沧资本曾经在一起项目中,通过河北融投担保进行担保,其风险本身是能够控制的。在资金方面,很多投资人正是看中了河北融投的实力和信誉。但是,海沧资本内部却存在管理问题,超募资金、项目造假,这些都是投资者很难证实的,甚至第三方财富机构也很难发现。而路透财富、中金在线等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时,也有机构的风险部门,海沧资本很轻易就能“瞒天过海”。

  上海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董事长还告诉本刊记者,该公司目前已经不代销外来的有限合伙基金了。“之前代销了两款产品,其中一款就出现了风险事故,还不如自己找一些好的项目来做。更重要的是,有限合伙基金并没有那么好卖,费时费力卖出去之后还要担心风险,可谓得不偿失。”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