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曝全唐盛世项目延期兑付 有限合伙基金陷多事之秋

华夏时报

  频频被曝非法集资和跑路消息的有限合伙理财危机不断蔓延。

  10月13日,《华夏时报》记者独家获悉,由全唐盛世旗下北京全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全唐投资)发行的“金瑞福泰——宁夏宝塔”项目出现延期兑付。根据爆料投资者的说法,该项目应在9月兑付完毕,但至今其仍未收到回款。据其透露,全唐投资此前曾出现过延期兑付,“但没想到还会发生”。

  记者注意到,除了金瑞福泰外,该公司其他两款基金——天业佳亿和盛世汇众均投向了湖南北大未名创林公司,巧合的是,该公司所属的集团却与全唐投资同属一家集团,即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而天业佳亿基金的抵押担保方却是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承诺为项目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并作出到期项目回购承诺。

  显然,这又是一款涉嫌“自融自担”模式的有限合伙基金理财产品。在国内某私募股权基金创始人张诚看来,目前被曝出问题的有限合伙产品仅仅是行业的冰山一角。

  延期!延期!

  在“金瑞福泰——宁夏宝塔”项目的投资者刘恒(化名)看来,能够如期拿回投资已成了奢望,“这事没法怪别人,怪就怪自己贪心,看上了高收益,要是老老实实放在银行,就不会出现这些事。”

  刘恒透露,去年8月,在一位关系很好的理财经理“产品收益高很安全”的推荐下购买了这款产品。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时隔仅一年,该款产品便也加入到了延期兑付的行列。而据刘恒称,在其投资经历中,这是他遭遇到的第8款出现兑付问题的有限合伙基金产品。

  金瑞福泰项目的基金说明书显示,这款计划募集3亿元的基金将用于投资宁夏宝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固定年化收益率从8%到14%不等,其中,100万以下从8%到10%不等,而100万以上则从11%到14%不等,最高1000万以上年化收益率达14%,投资者参与最低金额50万元起,而机构则为100万元。

  说明书如此介绍宁夏宝塔的项目: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大型民营石油化工企业,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总资产达154.5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1.1亿元,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保证,自然人孙珩超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孙珩超个人资产20亿元,并拥有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59.31%股权;同时,宁夏宝塔宁东物流有限公司以其专用铁路收益权提供质押担保。

  本报记者发现,在说明书公布的资料中,募资的宁夏宝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近四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分别为2.75亿元、5.74亿元、6.19亿元和14.11亿元,关键指标能很好地覆盖本项目本金和利息费用。“但如果真是这么好,项目为什么要延期呢?真实的情况我们作为投资者并不知道。”刘恒表示。

  其实除了有限合伙产品外,记者发现,宁夏宝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还发行过信托产品。2013年4月,长安信托发行了宁夏宝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资1.5亿元。

  北京全唐投资官网资料显示,全唐投资管理基金20余只,管理资产规模接近30亿元,预计两年后,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100亿元,除了目前出现延期的金瑞福泰外,已公布的发行产品一栏,显示的13款基金中目前只有天业佳艺、金瑞福泰和盛世汇众三款产品尚未兑付,其他都显示已赎回。

  值得注意的是,天业佳艺和盛世汇众两款基金,其投资的项目都是湖南北大未名创林公司,而其所属的集团公司与全唐投资同属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天业佳艺的产品说明中,担保方分别为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未名创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全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而这也意味着该款产品涉嫌“自融自担”。

  记者在本报截稿前,曾多次拨打全唐投资官网的联系电话和客户服务热线,均无人接听。

  迷局?骗局?

  事实上,伴随着私募股权基金在近年来的升温,打着有限合伙制旗帜的项目募资越来越普遍,问题也日渐增多。

  今年5月,华融普银被曝“自融自担”等多个产品造假的消息,随后涉嫌非法集资高达38亿元人民币;7月,华泰汇通(北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款产品遭遇兑付危机,涉及金额达1亿-2亿元;同期,河北海沧资本旗下多个项目也曝出兑付危机,涉及金额超过4亿元,2013年8月才成立的昆湖资本发行的项目如今也陷入兑付危机。

  即便是刚刚陷入兑付延期的全唐投资,此前的4月,也曾被曝出隶属的全唐盛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渤海信托-上海御翠豪庭收购项目多次被迫延期兑付,规模达7000万元,其项目本身也疑点重重。

  为什么有限合伙理财出现风险的几率如此之高?原因就在于对利润的追逐和过低的门槛,“一个有限合伙的理财产品只需要简单地在工商注册登记后就能设立、发行募集,而其他的风控、管理这些,根本就没有人来监管,所以问题频发也并不奇怪。”一位资深的郑姓私募股权研究人士如是告诉记者。

  在调查过程中,本报记者发现,有限合伙理财的乱象始于2012年前后,由于缺乏监管机构,基金的设立与发行最快一个月就能完成,因此不少机构看准这个机会,趁着信托产品快速膨胀的时期,以“有限合伙”的名义募集资金为企业融资。

  然而就像是上述郑姓人士所说,“但凡能与银行或是信托合作发行的项目都不会采用有限合伙的方式发行,而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发行的产品,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与隐患”,根据测算,目前有限合伙基金的融资成本大约在20%上下,其中仅发行方就抽取3%-4%的收益,这对很多看中收益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这也是为什么理财经理或是销售人员在推荐这些产品时,会刻意淡化风险的原因。”上述人士表示。

  刘恒也告诉记者,当初在购买这款产品时,除了理财经理的极力推荐外,自己也的确在网上的一些三方销售平台看到了,所以才愿意购买,“但对于这个产品最终募了多少钱,钱是否真的流向了这个项目,我们都不知道。”

  对此,张诚提醒称,选择有限合伙产品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团队的实力和过往的业绩,一定要首选那些知名的PE机构,在面对高收益时,一定先考虑到风险。

  “你要明白,有限合伙产品不是信托,没有刚性兑付,产品在设立之初很可能项目就存在真实性的问题,而基金公司又缺乏管理能力和风控,到头来由于没有做好尽职调查,很可能就会由投资者来为损失买单”,张诚说,因为现在即便是像信托这样进行全面尽职调查的,也避免不了出现兑付危机,更何况是未经风控的项目。

  在他看来,“门槛太低和监管缺失是造成如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乱象的主要原因”,因为目前行业的监管主要依靠自律,“比如成立达到一定规模要去相关部门登记备案,有一些机构会去主动备案,但那些不去备案的现在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长此以往,备案与否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如果有一层层的监管把控,那么违约的成本大大提高,可能就不会出现如今这样频繁的违约问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