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痛”背后的机遇
虽然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需要面临来自监管的巨大压力和潜在的高发诉讼风险,但在“阵痛”的背后也有着无限的发展机遇。
资料显示,自2017年成为平台企业以来,拼多多除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产品质量问题外,其存在的客户黏性不高、客单价偏低等其他方面质疑,更可能成为其未来发展的瓶颈。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尽管目前拼多多陷入困境,不仅先后被国内监管部门约谈,和遭到海外多家律所的集体诉讼,但公司是借此实现“涅槃”,就如当初的阿里巴巴一样顺利突出重围,还是就此偃旗息鼓一蹶不振,仍需要看公司未来具体的走向。
实际上,在稍早前针对被约谈的消息时,拼多多亦公开发声,表态将全力配合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调查,进一步严厉打击平台上侵权假冒商品,努力达到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期望。
“美股市场监管的严格,以及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群体,使他们更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或聚焦于企业的基本面,或看中企业未来的成长性,这些要求虽然加大了企业发展的难度,但也同时能使公司治理和业务发展朝着正轨方向前进。”8月7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以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并正在A股IPO排队的博纳影业为例。在此前的采访中,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曾公开表示,尽管公司在美股估值一直不高,但在美国市场上市期间并非全是遗憾。他认为,美股市场规模化的监管和透明的交易规则使得公司“实打实”健康地生长了5年,扎实的业务和稳健成长的业绩也成为公司顺利私有化的关键。
上文提及的北京投行人士表示,经过美股淬炼后的博纳影业,对其回归境内上市后的业绩、估值都有一定参考性,这也许将从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此次A股IPO。
值得注意的是,优质互联网企业或者其他创新企业频繁海外上市的境况,也许将在不久的未来得到一定程度改变,这一点将得益于目前推出的CDR发行制度。
自今年“两会”以来,CDR一度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热词”,而相关制度建设也在随后频繁推出。至6月初,小米集团成为首家申请发行CDR的创新企业,一度预示着这一制度的成行。但最终,小米集团CDR发行在审核当天主动申请取消,CDR发行制度也随后传出暂停的消息。
“从大趋势来看,CDR制度的落地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具体就是时间的问题。近年来A股积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也在向国际化方向改革,A股发行制度也迎来了一些变化,这些对国内企业乃至投资者来说,都可算作是利好消息。因为一方面可以吸引优秀企业在境内上市,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够让境内投资者享受到优质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董登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