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报披露进入高峰期,首批年报问询函也如约而至。细数交易所已发出的60多份年报问询函,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治理是否规范、财务信息和行业信息是否匹配、跨界转型是否出现排斥、并购重组商誉等风险易发类问题,成为监管层对2018年年报审核的核心关注点。
主营问题“刨根问底”
对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等相关经营性信息的“把脉”,始终是年报问询的聚焦点之一。有业内人士认为,主营信息及其衍生的相关问题不仅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基础,更是监管层对于一份年报进行“诊断”的第一切入点。
以一家在沪市上市的云南化肥企业为例,公司已连续7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对此,监管机构要求公司结合近年化肥行业发展情况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补充说明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否背离行业趋势,以及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与之类似,中小板有一家主营钢结构业务的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8年连续6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对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详细分析说明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主业的一个重要手段,相关问题也是年报问询的重点,其中包括标的资产的经营及利润承诺实现情况,以及承诺期后标的资产的管控情况及商誉减值情况。
深市主板的一家生物制品企业,其2016年收购的标的资产未完成业绩承诺,且差额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对2016年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标的资产形成的商誉未计提减值准备。由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说明交易对方是否具备履行业绩承诺的能力,并补充说明对商誉未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
而前述主营钢结构业务的那家上市公司,其2018年所收购资产实现的业绩仅超出承诺数130多万元,可谓是“精准”完成业绩承诺。对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解释标的资产业绩精准达标的原因,同时说明未对其计提商誉减值(彼时收购形成商誉4.93亿元)的合理性和业绩承诺的可实现性。
财务疑点“精准制导”
综合近期年报问询函不难发现,上市公司因各种原因虚增、粉饰业绩等恶劣行为屡见不鲜,给公司经营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一线监管在这一方面一直加大“排雷”力度,紧盯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中小板一家主营数码喷印材料的上市公司同样因利润大幅增长的疑点被问询。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为6198.67万元,同比增长70.60%。回查公司此前三年间(2015年至2017年)的财务数据,净利最高增幅只有9%左右,其中一年业绩甚至出现下滑。
在回复交易所问询时,公司对此含糊其词。公司称,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销售规模扩大,使主营业务毛利较上年度增加2204.53万元。但是,从公司披露的近两年主要产品毛利率看,总毛利率是下滑的。
深市主板上市的一家铝制品企业则因业绩大幅波动被关注。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8年扣非净利润为-14.9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因铝价大幅下跌等原因,导致当季的扣非净利润为-15.86亿元。但是,公司2019年一季度的预计净利润为5000万元左右。
针对这一疑点,交易所要求公司结合2018年及2019年一季度的生产经营情况、行业政策、主要产品市场价格走势等,说明各季度业绩大幅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业绩盈余管理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