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化商誉减值监管的大背景下,有上市公司选择了主动“爆雷”,本意或许是与过去告别,不想却成了新年的第一个意外。
2018年12月29日,当年的交易日全部结束后,科达洁能发布关于沈阳项目长期停产并预计子公司资产减值的提示性公告,决定对已拖累公司多年的沈阳项目实施资产减值,同时附带解决近年来收购的两个“小炸弹”,合计将影响公司净利润6.5亿元至8.5亿元。
与其他公司的商誉减值不同,科达洁能此次“爆雷”有着明显的操控痕迹:沈阳项目已亏损多年,早已资不抵债,然而面对监管问询公司曾坚持不减值;科达东大、科行环保两家收购的资产刚刚完成业绩承诺,变脸来得如此迅猛?
“强化商誉减值监管,是为了信息披露更加真实有效,不能成为财务洗澡的借口。”有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券商人士认为,公众公司理应加强内控建设,玩弄财务数字游戏也许可以蒙混过关,但损失的是信誉以及众多股东的利益。
沈阳项目多年累计亏损7亿元
沈阳科达洁能燃气有限公司(简称“沈阳项目”)是此次资产减值的主体。据披露,根据科达洁能财务部门初步估算,预计将对沈阳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4.9亿元至5.9亿元,同时,科达洁能将对公司为沈阳项目提供的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7.7亿元至8.7亿元。
简单回溯,沈阳项目为科达洁能全资子公司安徽科达的控股子公司(持股82.5%),该项目于2010年启动,注册资本4亿元,共建设20台10kNm3/h 清洁燃煤气化发生炉系统及相关配套装置,于2014年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财务数据清晰地显示了沈阳项目的经营状况。自2013年至2018年前三季度,沈阳项目的净利润分别为-7150万元,-1.5亿元、-1.17亿元、-1.79亿元、-1.24亿元和-5172万元,近6个报告期累计亏损约7亿元。公告称,亏损系该项目客户需求一直未达预期,年均产能利用率仅30%左右。
持续的巨额亏损早已引起投资者的不满,并曾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2016年底,上交所曾对科达洁能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解释沈阳项目亏损的原因,以及为何长期亏损但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据查询,至2016年沈阳项目的净资产已经为负,且上市公司对其有8.86亿元借款。
科达洁能当时回复称,如果产能利用情况得以改善,沈阳项目的财务状况有可能扭转不利局面。
2018年3月31日,在披露2017年年报时,科达洁能对沈阳项目做了一次资产减值测试,并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23万元。然而,据公司最新公告,自2018年4月起,沈阳项目就已停止运营。
真实情况似乎比公告中的描述要恶劣得多。公司在此次减值公告中披露,考虑到当地天然气供应增加等因素,公司认为沈阳项目难以摆脱经营困境,资产盘活存在较大难度,公司决定长期停止沈阳项目的生产运营活动。
业绩承诺期结束就“变脸”?
如果说沈阳法库项目的减值在预期内,那么科达洁能对另两家子公司的减值则属于重大意外:两家子公司此前都刚刚完成了业绩承诺,且上市公司一直强调有产业链上的协同性。
据披露,由于受到宏观信用政策收紧、下游产业环保政策趋严的影响,科达东大、科行环保整体经营状况未达预期,存在资产减值迹象。根据公司财务部门的初步估算,预计将对科达东大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1亿元至1.8亿元、对江苏科行环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0.5亿元至0.8亿元。
据查询,科达洁能于2014年2月完成了对科达东大的收购,标的公司原股东承诺2013年度至2017年度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际实现净利润1.8亿元,超过承诺数1031万元。
进一步查询,科达东大2017年实现净利润2409万元,较2016年的5672万元下滑了58%。如今2018年刚结束,公司计划对科达东大计提1.1亿元至1.8亿元的商誉减值损失,科达东大目前商誉总值为2.33亿元。
科行环保系上市公司于2015年8月收购,当时公司以1.8亿元收购了科行环保72%的股权,标的公司原股东承诺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00万元、3500万元和4200万元,且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60万元、2800万元和3400万元。
令人困惑的是财务数据混乱且出现“打架”的情况。据查询年报中重要非全资子公司的主要财务信息,科行环保2015年至2017年实际净利润分别为3265万元、3094万元和2740万元,呈逐年下滑的态势。然而,在最新的减值提示公告中,科行环保2017年净利润为4269万元,2018年1月至9月则仅有41万元。
另从最新披露的情况来看,科达洁能对科行环保的持股比例已由2017年底的72%下降至67.92%。回查公告,当初收购时曾有过业绩全部达标管理团队可以增资的条款,股权比例的变化是由于对高管团队实施激励吗?如今的业绩变脸又该如何解释?
据披露,科达洁能此次拟对科行环保计提商誉减值损失0.5亿元至0.8亿元,科行环保的全部商誉为75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