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驱动”到“四化驱动”
中国证券报:新希望正在努力成为一家“年轻化”公司。除了管理层年轻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永好:怎样在新格局下求得新发展?一方面,国家经济实力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提升了,大家对美好产品有更多需求;另一方面,变革创新往往都是年轻人和年轻的企业发起的。作为30多年的企业,内部必须变革,走年轻化道路,走共创共担共享的合伙人之路。
在进行一系列变革之外,成立新的公司推行合伙人机制。我们近几年进行投资时,主要关注方向面向年轻消费群体。比如,成立了冷链物流公司,在全国建立了20多家分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城市共同配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我们将民营企业的机制优势和共创共享的理念结合起来,通过集团给予更多的赋能,使新创公司尽快走向新格局。
中国证券报:从“四轮驱动”到“四化驱动”,新希望战略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刘永好:十年之前,新希望集团提出了“四轮驱动”,通过在农业、化工、金融、房地产的持续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很多产业存在产能过剩情况,必须进行变革。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新希望提出了“四化驱动”,包括人才年轻化、创新和科技化、产融一体化以及国际化。做这样的变革,是看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必须主动调整战略,相信未来几年成效将陆续体现。
同时,必须顺应大势而略有超前,也就是我常说的“快半步”。在政策已定,新的格局初步展现的时候,要敢于跨出去。这一步要是跨得太早了,太大了,可能掉下去,“快半步”刚刚好。
中国证券报:如何让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农业相结合?公司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
刘永好:大家都觉得农业是传统产业,比较土,其实这就是我们发展的优势所在。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农业相结合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比如,通过大数据来调整猪周期。猪周期波动对企业、养殖户、老百姓影响太大,通过云计算,采集历史几十年的养猪市场价格变化和病害数据进行科学计算,这就是大数据在养猪业的应用。我们和农业部门共同做一些课题,看看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减低猪周期对农民、对市场的冲击,让产业更加健康发展。
另外,建设标准化养猪场,猪场有专门的空气过滤系统和粪水处理系统,隔离病菌和避免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安全。新希望在山东夏津建立了生猪养殖基地,衡量养猪能力的重要指标PSY值(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能达到29头。而全国平均水平是17头。我们还和一些大学研究机构联合做无人化养猪的尝试,整个养猪场通过机器人来看管。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目标。通过高科技、智能化来改造养猪场,提升畜牧业的综合能力。
中国证券报:公司提出“未来三五年,再造一个新希望”,主要围绕消费升级、宠物、冷链物流等,这一块市场空间有多大?
刘永好:我们农业板块过去主要做饲料和养殖,但这些市场基本已经饱和。而现在消费升级,老百姓对牛肉、羊肉、海鲜等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将提供越来越优质的产品。今年6月,新希望六和与法国最大的养猪企业科普利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领先的完整猪肉产业链,未来5到10年在中国生产高质量猪肉。
同时,我们在冷链物流、调味品、保健品、宠物食品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投资。在消费升级的新格局下,在养殖和食品加工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良的产品。这些市场空间很大,以宠物食品领域为例,近年来一直保持着30%甚至更高的发展速度。而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年复合增速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