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格局
在回复函中,高升控股对证券时报·e公司报道中提及的三件事(前董秘辞职、借贷纠纷、收购子公司)进行了回复,但对实控人资金问题只字不提。即便如此,该份回复函依然在董事会内部引发巨大争议,多名董事提出异议,不同意以董事会名义发布该公告。
据了解,证券时报·e公司的报道刊发后,监管部门即要求高升控股对相关事项进行解释说明,之后,高升控股拟定了公开披露的回复函,发送给各董事审阅,至少3名董事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看到的邮件记录显示,多名董事表示,对回复函中第二、三项内容(借贷纠纷、收购子公司)毫不知情,无法做到“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这句话,为上市公司公告中的第一句话。
虽然遭到多名董事反对,高升控股依然将这份公告作为正式的回复函进行公开披露。
高升控股本届董事会在今年3月1日组建完成,共有11人(含4名独董),既有原总经理于平离任,也有重组交易对手袁佳宁新进。高升控股董事会当前格局,是各方势力平衡下的结果,韦氏家族作为实际控制人虽仅占据4席,却牢牢把握住了关键职位。
董事长李耀,今年56岁。资料显示,李耀在2000年至2008年任北京魏公元鼎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魏公元鼎”)副总经理。高升控股实际控制人韦振宇的父亲韦俊康曾担任过魏公元鼎的董事长,李耀跟随韦俊康已经接近20年。知情人士表示,李耀牵涉太深,已经下不了韦氏家族的船了。李耀是高升控股的法定代表人,同时担任了总经理这一重要职位,意味着签署相关文件、公司经营的权力掌控在了韦俊康手中。
韦振宇,当前仅为董事,高升控股上一届董事会的董事长,此次爆发的借贷纠纷即由他经手。韦振宇是高升控股名义上的实际控制人,1984年出生,早年一直在美国留学,27岁方回到国内。有知情人士透露,韦振宇在父亲面前偏软弱,公司虽在自己名下却未能培植自己的势力,韦俊康更为强势,仍在掌控全局。
韦氏家族派驻的另两个董事代表是张一文和孙鹏。张一文和李耀同一时期在魏公元鼎任职,且同时在多家企业担任重要职位并持股,这些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多为韦氏家族。在高升控股,张一文担任了财务总监,并代行董秘职责。孙鹏系韦振宇的表弟,韦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此前亦曾代行董秘职责。
由此可以看出,韦俊康通过李耀、张一文、韦振宇、孙鹏占据高升控股重要职位,控制了上市公司的公章、财务、信披。高升控股此次“共同借款”能够成行,遭起诉后又能够隐瞒不报,就是因为韦氏家族牢牢掌控了这些渠道。这些行为,引起了其他董事强烈不满,对回复函的抗议只是其中一例。
高升控股将借贷纠纷辩称为“共同借款”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这实际上就是对外担保,深交所新的关注函也注意到这一点。而高升控股《公司章程》明确规定,除非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不得为股东单位、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对外担保(对外单位和非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应经出席董事会会议2/3以上董事审议同意。显然,其他董事是不愿意为高升控股这一违规担保事项担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