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荒废
7月26日下午,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对韦氏家族在北京市房山区的项目北京文化硅谷(含数据中心)进行了实地探访。项目位于长沟镇,距离北京70公里左右,距离当地镇政府2公里左右,紧挨着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北京文化硅谷项目的最北边,13栋机房矗立,远远望去颇为壮观,此处即为高升控股在回复函中所说的华嬉云游IDC项目,双方曾在2016年签署框架协议。记者在现场看到,数据中心的建筑主体工程早已完工,但荒废已久。当前不时有人来参观,韦家在其中两栋安装的样品进行展示,似乎有意尽快出手。
有知情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透露,在高升控股与华嬉云游签署协议之时,房山数据中心即已主体完工,当前仍为这一状态。再早一些,高升控股(时名:蓝鼎控股)收购高升科技之时,交易对方亦看中了房山项目的潜力(规模大、位置优)。曾有人提议,由上市公司收购该项目以加快建设进度,但当时经营层认为此乃大股东家事,上市公司不好插手而作罢。
步行进入机房群落,有保安在和人聊天。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以买家身份与之交谈,保安透露,“老韦”不时会带人来参观,要想进入机房内,需要联系文化硅谷公司的领导王文昌。保安口中的“老韦”即韦振宇的父亲韦俊康,王文昌是当前在项目上的领导。
继续向园区深处走,道路硬化不错,看得出很少有人走车过,楼房之间的绿化带上杂草丛生,有半米之高。园区中央,有一台吊车耸立,吊台上有两个工人在更换楼栋上的玻璃。由于长期风吹日晒,个别楼栋上的玻璃已经脱落。吊车旁边也有两个工人在闲聊,他们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所在公司昌厦公司(北京市昌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这里的施工方,现在还处于保修期,要做基本的维护。记者后来发现,昌厦公司的指挥部,就在路对面,里面人员也不多。
吊车旁边的一位工人是房山本地人,家离工地只需要走路5分钟。他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这里13栋楼已经建好两三年了,里面还是空的,拉来设备就能用。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每栋楼门窗紧锁,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地面沟槽,应为机柜放置所用。
后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东北角的一栋楼新换的卷帘门下有较大空隙,勉强容人钻过。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挤进去发现,内部处于毛坯状态,预留了机柜沟槽,电梯尚未安装。记者沿步梯向上,总共6层,多数房门未拆掉塑料保护膜,地面及窗台有厚厚的灰尘,整栋楼处于建好之后无使用的状态。
前述工人师傅还说,最东边的两栋楼已经在安装设备,可能要有人用了。顺着他的指引,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前往一探究竟。在东面的这栋楼周围,可以看到空调外挂机、蓄冷罐、发电机等设施,感觉像是要投入使用,其实仅为参观而设。
在一个小门里面,两个保安正在下着象棋。看到记者走近,其中一个站起身询问来意。在交谈中,他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这栋楼安装了样品进行展示,近期老板有带人来参观,但要想进去需要领导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