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出”“敲入”的秘密:买“雪球”究竟在买什么?
“雪球产品基本都是被‘秒杀’,散户和机构投资者非常喜欢,还有机构会专门定制。”某券商员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雪球产品销售火爆,甚至有投资“小白”跃跃欲试。
雪球产品一般由券商、信托或财富管理机构发行,底层资产是券商面向合格投资者发行的“非保本收益凭证”,由券商支付浮动收益,浮动收益则取决于挂钩标的(指数或个股)的资产价格。在大部分情况下,雪球产品可实现盈利,票息收益高达20%左右。不过,雪球产品真的是人人可吃的“香饽饽”吗?
发行销售火爆
雪球产品的关键在于其“敲入”和“敲出”机制(投资者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被称为“敲入”,“敲出”与之相对),达到敲出标准后买方获得票息收益,触及敲入线后买方需承担下跌亏损。每月有一天观察日,如果当日“雪球”标的的收盘价超过敲出线,则发生敲出;敲入则是每日观察,如果当日收盘价跌破敲入线,则发生敲入。
具体来看,雪球产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未发生敲入、未发生敲出,则到期后敲出,发行方向买方支付票息。二是未发生敲入、发生敲出,则敲出时产品提前终止,发行方向买方支付票息。三是发生敲入、后又发生敲出,则敲出时产品提前终止,发行方向买方支付票息。四是发生敲入、未发生敲出,到期后买方承担标的下跌亏损,不获得票息。
今年以来,雪球产品发行火爆。以雪球信托产品为例,截至6月11日,今年以来已有10家信托公司共计发行65款雪球产品,而2020年全年仅有3家信托公司备案登记了9只产品。中信期货预计,目前整个雪球产品市场总规模约为1514亿元。
可适度充当“安全垫”
雪球产品的火爆与今年权益市场表现震荡息息相关,雪球产品具有高胜率,可适度充当投资“安全垫”。
兴业研究数据显示,以敲出价格为105%、敲入价格75%、挂钩标的为中证500指数的雪球产品为例,2015年至2019年,71%的合约提前敲出,投资者获得年化15%的正收益;25%的合约发生亏损,合约持有期总损失均值为23.4%;4%的合约持有到期,投资者获得年化15%的收益。综合来看,75%的合约获得15%以上的年化收益。
“二季度以来,股市进入震荡整固阶段(一季度中证500指数波动率在22.83%左右,幅度较大;二季度波动率降至7.22%),这为雪球产品的发行提供了契机。”兴业证券分析师王宁称。
“雪球”也会伤人
分析人士称,雪球产品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型金融衍生品,具有较高风险,更适合专业投资者,建议散户谨慎投资。
某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极端情况下“雪球”也会产生不少亏损,金融机构应通过更专业的投研体系帮助投资人配置产品,选好挂钩标的、选好券商。据兴业研究测算,在极端情况下,雪球产品或出现持有期内敲入,投资人将承担20%以上的亏损(如2017年5月),而2018年、2019年均出现过10%以上的亏损。
东北证券称,雪球产品更适合有以下诉求的投资者:一是认为标的挂钩指数可能温和上涨或震荡,希望在震荡行情中获得不错的收益;二是持有的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波动太大,考虑调整配置;三是对未来股市悲观,希望增厚“安全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