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股票质押“拖后腿” 券商信用减值损失陡增

胡雨 林倩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9年年报披露已近尾声,上市券商整体业绩有了大幅提高,不过从披露数据来看,其信用减值损失不降反升。

  Wind数据显示,在已经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中,共有27家出现了信用减值损失,合计达到171.68亿元,远远超过2018年上述券商合计82.22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在业内人士看来,信用减值损失增长主要是受2018年股票质押风险持续发酵影响,预计2020年尽管整体信用减值风险有望下降,但受疫情冲击相关风险仍不容忽视。

  多家券商信用减值损失超10亿

  2019年券商年报中的信用减值损失增长再次引起市场关注。从各家信用减值损失具体情况看,海通证券以28.47亿元居于首位,相比较2018年的16.22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75.53%。信用减值损失超过20亿元的还有国泰君安,2019年共损失20.5亿元,相比较2018年的9.76亿元同比增长109.89%。此外,中信证券、光大证券、东方证券、国信证券2019年的信用减值损失均超过10亿元。

  除了上述大券商的大规模信用减值损失,作为中小券商的中原证券2019年信用减值损失也格外引人注意,该公司2019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8亿元,但信用减值损失却为3.5亿元,是净利润的6倍之多。光大证券、西部证券2019年信用减值损失超过当期净利润。2019年光大证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8亿元,但当期信用减值损失为12.73亿元,超过净利润的两倍;西部证券2019年的信用减值损失为6.53亿元,也超过当期6.1亿元的净利润。

  与上年同期相比,27家上市券商中有11家2019年信用减值损失较2018年同期出现增长,其中东方证券的信用减值损失由2018年的1.57亿元增至2019年的10.44亿元,增幅高达564.8%;广发证券、国泰君安2019年信用减值损失较2018年也均翻倍,增幅分别为124.1%和109.89%。

  股票质押是主要来源

  年报显示,股票质押式回购资金融入方违约导致减值准备计提,是券商信用减值损失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也有部分券商因债权投资、自身应收账款问题造成大额信用减值损失。

  以“失血”最多的海通证券为例,该公司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主要是其他债权投资信用减值损失增加。2019年海通证券的应收融资租赁款、融出资金、其他债权投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项目金额较高,分别为7.39亿元、5.11亿元、4.62亿元和3.56亿元。

  对于信用减值损失,国泰君安在情况说明中指出,主要是开展和股票质押式回购的减值准备计提。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20.5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10.37亿元,占比超过五成。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信用减值准备主要为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产生。

  三箭齐发做好风险管控

  在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看来,2019年上市券商因股票质押违约导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大增,主要原因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2018年出现的股票质押风险逐步在2019年暴露或者持续发酵,尤其是爆发股票质押风险的个股出现退市风险,将继续导致上市券商不得不增加2019年度的信用减值损失,甚至部分券商出现了2019年信用减值损失超过2018年的现象。”

  在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看来,随着2019年上半年减值规模开始出现边际下降,同时考虑到2019年半年报全面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信用减值相对充分,股票质押违约风险充分释放,预计2020年券商信用减值风险将进一步下降。

  不过潘向东强调,受疫情影响等因素,相关风险仍然存在,“疫情冲击下,部分上市公司经营能力有持续恶化的可能,一旦触发质押线,将会产生新一轮股票质押风险;在加大严监管的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上市券商一旦‘踩雷’,将面临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的风险;从总量来看,目前虽然我国股票质押总量和规模出现了快速下降,但随着A股估值继续调整,部分上市公司依然面临股票质押爆雷的可能,上市券商股票质押计提信用减值规模短期难言出现显著下降。”

  潘向东预测,未来股票质押风险可能将从整体可控走向个券分化的趋势,因此券商办理股票质押业务依然需要警惕。“一是需要警惕个股的黑天鹅事件爆发,对于质押比例比较高的行业,例如房地产、电气机械、制造等个股领域,依然需要警惕质押风险;二是梳理股票质押业务中存在风险较高的个股,做好风险预警;三是对于类似瑞信咖啡这样的事件,要严格内部风控审核,避免再次出现财务造假遭受处罚的困境,加大质押违约处置规模和数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