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ST海马正式摘帽,海马汽车能否实现自救?

武子晔第一财经

  5月27日,海马汽车的股票简称由“ST海马”正式变更为“海马汽车”,股票交易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为10%,这意味着ST海马正式摘帽。

  在5月26日ST海马停牌一天后,今日开市起恢复交易,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海马汽车的股票简称由“ST海马”正式变更为“海马汽车”,股票交易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为10%,这意味着ST海马正式摘帽。

  ST海马5月26日发布的公告称,因2017年度、2018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交易于2019年4月24日开市起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海马汽车股票名称由“海马汽车”变更为“*ST海马”。2019年,海马汽车销量进一步下滑,但通过接连出售旗下房产等一系列手段实现扭亏为盈。不过,由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公司股票自2020年6月19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海马”变更为“ST海马”。

  对于海马汽车此次能够摘帽,海马汽车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经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在技术、产品及营销等多领域的创新变革成效显著,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持续经营能力显著增强,为公司重振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条件为“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的情形”。海马汽车方面称,《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审计报告》不存在上述情形。

  “海马汽车能够摘帽,只是符合了交易所的相关规定,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海马汽车的汽车业务以及盈利能力会进一步提升。”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对记者表示。

  海马汽车从2017年开始走向下坡路,2016年时,海马汽车年销量近22万辆,单是海马S5就获得10.2万的销售量,占全年总额近半数。而2017年当年的累计销量为14万辆,同比下滑35%。2018年、2019年连续下跌,2019年销量不足3万辆。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海马汽车全年累计销量仅为1.78万辆。同时,海马汽车不断亏损。2017年海马汽车亏损金额达9.94亿元,2018年海马汽车继续亏损16.37亿元。2019年海马汽车通过卖房等手段实现扭亏为盈,但汽车业务仍较为疲软。2020年,海马汽车全年实现营收13.75亿元,同比下滑70.69%,归母净利润亏损达13.35亿元。海马汽车多次通过卖房卖地和资产来补充现金流,就在今年2月,海马汽车还以3.29亿元的价格出售了其持有的海南银行7%股权。

  目前,海马汽车的汽车制造业务集中于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一汽海马。值得注意的是,一汽海马2020年触底反弹,其实现了超7000辆的销量,同比增长70%以上,实现扭亏为盈。

  海马汽车董事长景柱曾分析海马汽车亏损的五大原因为:体制制约、产品投资失败、库存损失、重资产、体制僵化。景柱为海马制定了自救方案,包括大力开发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探索研究向外向型企业转型。在产品上,实施品类战略,探索研究产品从传统燃油汽车向高新(节能环保与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等措施。

  而从产品层面来看,当前海马8S和海马7X为主打车型,此外,海马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搭载的首款车型——海马6P在今年3月份上市。与其它自主车企相比,海马汽车主销车型较少。此外,在渠道方面,海马汽车以往主要以郑州和海南为主。

  根据官方信息,海马汽车陆续在海口、郑州、东莞、三亚、苏州、开封、许昌等全国近20个重点城市和区域,建立了直营体验中心,打造场景式、沉浸式的购车体验。海马汽车计划两年内打造50家集售前体验、交车与售后维修服务于一体的直营体验中心,实现B2C直面客户的销售服务模式变革。景柱曾公开表示,十四五时期,海马汽车将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将“优先智能汽车、合作电动汽车、死磕插混汽车、深耕氢能汽车”。按照规划,未来5年,海马汽车将在海南市场投放2000辆氢燃料电动汽车。

  “为了谋求发展,海马汽车近几年砍掉了很多车型,产品销往的市场以郑州和海南为中心。相较于其他产品,海马推出的车型具有一定的性价比。但现在车市竞争激烈,海马处于自主品牌较为边缘化的位置。此外,威马、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目前在海南市场较受欢迎,这也会对海马造成一定的影响。”张翔对记者表示,海马汽车实现突围还面临很大的挑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