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比特币破5万美元创新高 爆仓风险值得警惕

证券日报

  2月16日,比特币冲上5万美元关口,其市值接近1万亿美元。自去年12月份中旬比特币突破2万美元后,一路狂飙,今年1月2日冲破3万美元,1月8日比特币达到4万美元,今年以来,涨幅近80%。加密数字币行情网站CoinGecko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晚8点,比特币报51384美元。

  去年以来比特币上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第三次比特币区块奖励数量减半后,比特币的稀缺特征得到更多认可;二是主流金融机构的涌入。而此轮比特币突破5万美元主要是由于特斯拉宣布已对比特币投资总计15亿美元,并预计近期将开始接受比特币作为其产品的支付方式。

  不过在比特币高涨的同时,爆仓风险同样值得关注。2月18日凌晨,比特币继续上涨,突破52000美元,但据数据显示,24小时内全网超5万人爆仓。随着比特币的疯涨,大量风险累积,比特币市场的泡沫过大,普通投资者应谨慎。

  比特币价格一路高涨

  比特币自去年12月份中旬突破2万美元后,一路高涨,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创下价格新高,加密数字币行情网站Coin Gecko数据显示,1月2日,比特币价格冲破3万美元,1月8日,比特币价格达到4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币从1万美元上涨至2万美元,用了1个多月时间;从2万美元涨至3万美元,用了近半个月;从3万美元涨至4万美元,则不足一周。

  自去年5月份第三次比特币区块奖励数量减半后,比特币的稀缺性得到更多认可是导致其价格攀升的原因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特币最早出现的时候,其整体功能、社会效用还是非常高的,而且根据比特币设计机制,总量是有限的。在总量有限的情况之下,不管把比特币定义为数字货币还是电子资产,其价格攀升都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区块链智库专家王昆也对记者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比特币价格的上涨,一是因为比特币的共识特性,比特币被认可的比例越来越高;二是避险特性,三是作为投资品,其数量有限。”

  此外,主流金融机构的涌入成为比特币上涨的另一大推手。据了解,去年以来,灰度基金的GBTC产品多次增持比特币持仓量;在线支付巨头PayPal获得监管授予的比特币的许可权,为符合条件的美国客户提供比特币交易服务;新加坡星展银行DBS对机构投资者推出比特币等数字资产交易服务。

  “机构或高净值投资者入场,市场需求增加,例如灰度基金的GBTC产品的规模则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准确地体现了市场需求的爆发。”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研究者杨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进一步分析称,“事实上,比特币是一种新型的避险投资方式,当前全球各国受疫情影响经济复苏较缓以及各国多以宽松货币政策形成了低增长、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为避免名义本金的受损则需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产品,而黄金及比特币则成为避险投资的优质选择。”

  因此,比特币价格的上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在比特币在站上4万美元大关不久后,出现了一次暴跌,价格最低跌破3万美元,随后在35000美元左右波动。事实上,由于比特币设计上的特点,很容易受到供需影响而导致价格大起大落,所以暴涨暴跌为比特币市场常态。

  泡沫已在堆积?

  早在1月初,比特币首次突破3万美元大关时就有一次惨烈爆仓,1月4日盘中,比特币开始暴跌,3小时内跌幅超过5000美元,最低跌至2.8万美元。比特币家园数据显示,在24小时内,超过10万人在比特币的上涨行情中爆仓,爆仓金额价值累计超过98亿美元,其中,爆仓金额最大的一笔交易显示超过8300万美元。

  2月18日凌晨,比特币价格一举突破52000美元,但据数据显示,24小时内全网超5万人爆仓,爆仓金额超27亿美元。事实上,比特币市场已经累积了足够大的泡沫,追涨比特币风险很高。投资者应理性投资,保持克制,尤其不要加过高的杠杆。

  “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比特币会疯涨、会赚钱的时候,实际上风险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积累。”王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比特币本身受到全球央行和金融系统的政策监管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比特币价格飙升中就有很大的供需炒作成分,有很多人对区块链技术,对比特币本身不了解,如果对资产本身不了解,对它的走势不清楚,只是从投机角度出发想赚钱的话,除非你的抗风险能力很强,或者是你能够弥补信息不对称,否则不建议普通投资者尝试。”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比特币不适合普通投资者投资的看法,“比特币本身的市场集中度水平非常高,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比特币被少数的账户控制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特币具有非常明确的坐庄属性,导致了比特币本身的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会非常大。”(张志伟 见习记者 张 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