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应或递减
价格传导机制下,外盘的价格波动也会传导至国内市场。
以沪铜期货为例,主力合约便从6月8日的高点54580元/吨回落到了目前的48260元/吨附近,但是11.58%的跌幅要明显小于外盘。
“美元升值使得人民币贬值,这一定程度又为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带来支撑,所以部分国内商品也是跟随外盘下跌,但是不如外盘跌幅那么大。”景川解释称。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文华商品指数近期走势要稍强于CRB指数,关键便在于二者所追踪的商品存在明显差异,一为内盘,一为外盘。
相比之下,黑色、软商品等自主定价的品种受美元影响较小,其价格运行更依赖于自身行业的供需关系演变。
而在美国处于加息周期的背景下,强势美元的格局暂时还难以撼动。
“至少从现状看,美元上涨的支撑因素还未改变。换言之,下半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仍然会受到美元的压制。”景川称。
美元、油价同涨的情况,短期内也将大概率延续。
对此姚曦给出几个理由,其一美联储加息周期尚未结束,同时美国经济走强叠加欧洲经济利润,对美元汇率起到支撑作用,其二沙特、俄罗斯6月决定增产100万桶/天,但仅能抵消委内瑞拉的产量下滑,“当两个市场基本面出现变化时,二者走势将呈现出独立性。”
国泰君安原油期货研究总监王笑7月18日也指出,长期来看,前几年油价过低导致上游油气资本投资下降很快,直至2017年才出现投资回升。反观需求端,今明两年增长仍然会保持较理想的情况,供需关系下油价运行重心随之上调。
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行业利润、成本方面的因素,美元的压制作用不会无限放大,边际效应也会逐步递减。
“比如上游矿山,生产上的刚性支出决定了其成本线,若价格跌破这一水平便可能会减少供给,供需关系又会刺激产品提价,以此来稳定自身盈利。”孙克文指出。
价格下跌导致的供给端出清,以及生产商的主动减产保价,这在大宗商品行业十分普遍。届时,金融属性对价格的决定权随之减少,并将重新交回至供需关系的手中,近期油价与美元走势的背离便印证了上述判断。(董鹏/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