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银行股解禁压力有限 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黄一灵 薛瑾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数据显示,8月至12月多家A股上市银行限售股面临解禁,数量合计超700亿股,解禁股的市值粗略计算超3200亿元(以8月2日收盘价计算),高于去年全年银行股解禁市值。

  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银行股解禁整体影响预计有限。在银行高管频频出手增持的背景下,投资者对银行股的信心有望进一步恢复。此外,随着经济稳步复苏,银行业绩与资产质量将持续改善,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苏州银行限售股解禁首日表现平稳

  7月31日晚,苏州银行发布公告称,17.55亿股限售股将于8月2日起上市流通。据悉,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为该行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47.87%,共涉及905名股东。

  由于解禁比例较大,理论上会对该行股价造成一定压力。截至8月2日收盘,苏州银行股价仅微跌0.31%,在大盘出现调整的情况下,该股盘中还曾“飘红”。

  在业内人士看来,苏州银行解禁首日股价表现平稳得益于其优秀的基本面。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不仅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20%,且资产质量持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苏州银行202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1-6月,苏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9.54亿元,同比增长8.04%;实现归母净利润21.77亿元,同比增长25.11%。截至6月末,苏州银行不良贷款率0.90%,较上年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504.93%,较上年年末上升82.02个百分点。

  此前,苏州银行曾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自6月下旬以来,苏州银行高管频繁出手增持,截至目前,该行高管已累计增持51.53万股。

  实际影响有限

  今年以来,已发生过16次A股上市银行限售股解禁事件,大部分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其中,解禁数量超过10亿股的包括青农商行、西安银行、苏州银行、紫金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兴业银行。

  至2022年年末,面临限售股解禁的银行还有沪农商行、常熟银行、渝农商行、上海银行、浙商银行、邮储银行和齐鲁银行,解禁数量合计达727.26亿股,解禁股的市值粗略计算超3200亿元(以8月2日收盘价计算),高于去年全年银行股解禁市值。其中,解禁压力最大的是邮储银行,其在12月将迎来一轮解禁,解禁规模为558.48亿股,涉及股东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该行流通A股占比将由12.20%提升至72.66%。

  虽然下半年银行股解禁压力不小,但业内人士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实际减持影响有限。

  一资深市场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解禁是减持的前提,但解禁与减持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一方面,不同股东的退出意愿有明显差别,像公司大股东并非单纯追求收益。另一方面,即使相关股东确需减持,其节奏也受到减持规则的限制。根据减持新规,持有首发前股份的股东、大股东以及董监高等主体的减持比例、减持时间都受到严格约束。”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强调,随着经济稳步复苏,银行业绩与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银行板块低估值、高股息的特征对于稳健价值型投资者吸引力较大。同时,从基本面、政策面及市场情绪来看,短期波动不会改变整体市场上行走势。

  部分资金提前“埋伏”

  在部分银行股解禁同时,多家上市银行管理层也在出手增持自家股票,以真金白银彰显信心。

  刚刚过去的7月,苏农银行、南京银行、紫金银行、渝农商行、兴业银行、重庆银行等纷纷披露增持相关信息。从增持主体来看,涉及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两类。

  其中,管理层增持是增持“主力军”。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0余家上市银行管理层出手增持自家银行股份,合计增持金额超4000万元。具体来看,北京银行管理层增持金额最高,为1400万元左右。南京银行、浙商银行、上海银行、苏州银行管理层增持金额均超过300万元。

  “目前不少银行股价处于破净状态,部分银行大股东拿出真金白银增持,有力挺股价的意图,也释放出股东对银行发展前景的认可。股东认为目前股价被低估,并对股价走势持乐观预期,这向市场传递出了积极信号。”周茂华表示。

  除管理层增持外,近期,银行板块也受到部分资金和投资者的青睐。嗅觉敏锐的杠杆资金正在大手笔增仓银行板块。7月31日,银行ETF(512800)融资余额升至12.21亿元,创出上市以来新高。8月1日,银行ETF融资余额也在12亿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7月下旬以来,该ETF的融资余额已经三次站上12亿元关口。市场人士分析称,这说明部分资金对银行股后市看好,加大力度“埋伏”银行板块。

  东兴证券分析师林瑾璐、田馨宇指出,展望下半年,银行资产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全年业绩增速有望保持稳健。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市场预期有望调整,并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