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后疫情”下的楼市“金九”:30家房企销售上涨近两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上市房企陆续公布9月销售数据。在疫情影响消除殆尽、房企启动促销、需求集中释放、信贷政策宽松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下,房企普遍迎来又一个“金九”。

  中原地产统计30家上市房企的业绩显示,今年9月,30家房企的销售额达到6096亿元,同比上涨19%。今年1-9月,30家房企累计销售41454亿元,同比上涨8.8%。

  “整体看,房企已经基本全面走出了疫情影响,9月也成为了2020年房企销售表现最好的一个月。”中原地产指出。

  但市场环境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出现的反复,以及“三道红线”融资政策的实施,都将给房企带来运营和销售的压力。多数机构认为,在房企的积极“自救”下,今年仍然有可能迎来房地产销售的“大年”,但销售面积恐怕很难超过去年的水平。

  推盘与让利

  公告显示,今年9月,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71.0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545.4亿元,同比增加约15.68%、10.65%。今年1~9月份,万科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264.8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4927.6亿元,分别同比增加6.64%、3.61%。

  其他头部房企中,碧桂园在9月实现(权益)销售额646.3亿元,同比增加25.30%。融创实现689.4亿元的销售规模,同比增加9.5%。今年前三季度,这两家公司的销售规模均高于去年同期。

  恒大公布了自2020年9月1日至10月8日的销售数据。在这38天内,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416.3亿元,合约销售面积1641.7万平方米。

  恒大是今年9月销售规模最大的房企,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推出的促销措施。9月6日,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紧急签发促销文件,设立了“金九银十”共销售2000亿元、单月销售1000亿元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恒大对旗下600多个楼盘实施打折。

  按照现有数据,截至10月8日,恒大完成9、10月份2000亿元销售目标的70.8%。截至10月8日,恒大年内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5922.5亿元,完成全年6500亿元合约销售目标的91.1%。

  根据易居克而瑞发布的“2020年1-9月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 排行榜”,今年9月,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同比上升24.8%;今年1-9月,百强房企累计实现销售金额同比上升7.4%。

  从房企的角度,加大推盘和主动让利,被认为是刺激销售的主因。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房企在二季度就已实施价格优惠政策,这在刺激销售回暖的同时,也使得企业的利润预期有所下滑。

  在已经公布销售业绩的房企中,除恒大外,融创、世茂、雅居乐等企业在前三季度的销售均价都低于去年同期。

  但并非所有房企都迎来了“金九”,出于各种原因,也有部分房企未能实现销售的提升。其中,首开在9月单月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超过两成。今年前9月,首开、富力、绿城、远洋的销售额均低于去年同期。

  “价格战”仍将延续?

  房企普遍收获“金九”,并带动前三季度销售额提升,还与当前的楼市大背景有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疫情稳定是房地产市场能够稳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虽然部分城市启动了调控政策,但力度一般,且对刚需有所保护,因此没有明显影响市场销售。

  但总体而言,房企完成销售目标的情况并不好。易居克而瑞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有近三成房企的销售目标完成率不足65%,占比达到近三年同期最高。同期,仅有8家房企的目标完成率达到75%以上。

  该机构认为,目前来看,很多房企仍然面临较大的销售和去化压力,四季度仍需加快推盘节奏、加速去化。

  北京某上市房企相关负责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行业将在今年四季度迎来供货高峰。一方面,受到疫情冲击,房企的整体销售与供货节奏都在后移;另一方面,“三道红线”政策对负债率和现金流的要求,也会促使房企通过加快销售的方式维持财务的健康。

  监管层对“三道红线”的具体要求为: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 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国泰君安以91家房企作为样本,按照“三道红线”划分,仅有31%的房企处于不踩线的“绿档”,处于较危险的“橙档”“红档”的房企分别占比13%、24%。

  前述房企人士认为,房企在9月份启动的降价促销,就有“三道红线”政策的影响。近期,一些房企已经开始转让旗下的非优质项目,从而维持财务健康。

  他指出,四季度本来就是房企销售规模最大的时段,考虑到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和降杠杆的双重压力,“价格战”很可能在四季度延续。这也将继续影响全年的利润率。

  但易居克而瑞认为,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升级调控政策,这种办法的效果恐怕有限。该机构表示,从前8月商品房销售体量预计,今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金额大概率创新高,但销售面积或将微跌。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