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城市纯租赁宅地供应加速:上海供应量最大 国企为拿地绝对主力
低价成交有利稳定租房市场
租赁市场的社会保障属性让成本控制成为关键,这决定了纯租赁土地出让价格必须控制在相对较低的范围内。
据“诸葛找房”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7月至今,全国累计供应的71块纯租赁土地的平均楼面价为5104元/平。其中已成交的纯租赁地块平均楼面价最高的是深圳达到了7579元/平;最低的是青岛为502元/平。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各热点城市的成交均价呈现出了明显的梯队分布。总体上,几个一线城市和济南的均价位居第一梯队,平均成交楼面价均在6000元/平以上;杭州与苏州则位居第二梯队,纯租赁土地的成交均价在3000元/平以上,其余城市的成交楼面价均未超过3000元/平。
值得注意的是,济南的纯租赁土地出让均价看齐一线城市,地块位于近郊高新区,超6000元/平的成交均价几乎达到了周边普通居住用地项目的出让水平。对于租赁项目而言,土地出让成本相对较高。
要降低纯租赁土地的出让价格,纯租赁土地的位置选择规划在郊区布局成为当前各个城市的共识。从地块区位的分布来看,多个城市的纯租赁土地分布多以在近郊为主。
其中,深圳、济南、青岛和苏州四个城市的纯租赁土地全部分布在近郊地区。南京供应的6幅地块则全部位于江宁区、栖霞区和浦口区的郊区位置,平均成交楼面价低于3000元/平,几乎为周边房价的十分之一。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通过在城市郊区规划推出纯租赁土地,是当前诸多城市控制租赁项目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通常情况下,城市郊区也是大学毕业生、年轻求职者聚集的地方,通过控制租赁项目的土地出让成本,对降低项目入市后的租赁价格,留住城市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此之外,多个城市的纯租赁土地的竞买人也以国企为绝对主力。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7月至今,除了深圳一块土地出现过市场化竞拍,最终以溢价率30%成交之外,其余基本都是国企独家参与拍卖,以低价成交。其中上海地产集团成为拿地面积和拿地总价最高的企业,共竞得了10幅纯租赁地块,总建筑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成交总价超过58亿元。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当前国内各主要城市通过国企拿地、控制溢价、郊区规划等综合措施,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纯租赁土地交易的成本。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随着租赁项目的陆续上市,前期有关控制低成本的一系列措施将会发挥出优势,降低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将有利于缓解当前部分城市租金上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