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鼎家引入接盘侠:一个平台倒了 还能相信另一个吗?

中国经济网

  风险之忧

  如果没有鼎家的变故,长租生意在过去一年来可谓风口。

  从2017年7月中旬,住建部、发改委等九部委发文要求加快大中城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到2017年10月租购并举写入十九大报告,这些相继出台的文件都表明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未来解决房地产供需问题的重要手段。

  几乎与上述政策同步,开发商、机构投资者、创业团队等在这些时间节点上开始在租赁项目上布局。有机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3月,全国范围内各类长租公寓品牌达1200多家,房源规模逾202万间。

  1月16日,长租公寓龙头自如宣布完成40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这是业内所知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2月26日,长租公寓公司蛋壳公寓对外称已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鼎家亦在今年获得千万融资。

  目前,长租公寓市场大致有几个流派:开发商以知名房企为代表;创业公司系以魔方、优客逸家为代表;中介系以背靠链家的自如为代表,此外就是像杭州鼎家这样的区域性公司。

  硬币的另一面,是一些区域公司的爆雷和早期创业公司的相继退出。除鼎家外,上海的长租公寓“爱公寓”在今年年初出现资金断裂,而深圳的Color公寓、西安的好熙家公寓等纷纷在2017年退出市场。

  租金变贷款,本质是长租公寓运营商利用租客信用取得金融机构授信,加杠杆扩张,这在业界并不鲜见。

  一旦房源扩大,像鼎家这样的长租公寓向消费分期平台贷款的额度也会增加,如果公司能够利用租客信息获得贷款,再推迟支付租金给房东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差就为公司创造了一笔几乎没有成本的短期融资。

  关于“长租公寓+金融扩张”模式的风险,楼市大脑研究院院长方张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租金收益的监管不到位,资金是用于收购房源还是挪作其他用途,都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小品牌中介自有资金少,不足以支持大规模扩张,外部融不到钱,一旦资金断裂,此类长租公寓背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显现。”

  走向破产的鼎家拿出了最新的解决办法,引入寓团(上海)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接盘业务。寓团提出,若业主方同意承租方变更为寓团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原租赁租期延长两年,一次性补贴50%-100%的月租金。若原租赁租期延长三到五年,则补偿100%-200%月租金,但前提是寓团不承担鼎家造成的直接损失和相关债务。

  许多业主已经不相信鼎家找来的救兵。他们质疑,寓团公寓的条件是把租赁期限延长,是不是来捡便宜的?“一个平台倒了,还能相信另一个吗?”

上一页12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