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国产剧集全球圈粉 产业“出海故事”越讲越深

杨翔菲 上海证券报

  近期,在优酷平台热播的古装解压剧《墨雨云间》受到海外多个流媒体平台的关注。据悉,除全球流媒体平台奈飞外,该剧还将登陆北美、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地流媒体平台。

  长视频平台剧集《庆余年第二季》也在海外取得了好成绩。该剧在央视和腾讯视频开播,并同步上线迪士尼流媒体平台Disney+,已成为该平台有史以来播出热度最高的中国剧集。

  《庆余年第二季》出品方阅文集团旗下新丽传媒副总裁王乔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优秀的作品可以引起国内外观众共鸣,在海外“圈粉”。

  国产剧集海外“圈粉”

  在海外市场,《庆余年第二季》获得较高人气。在新加坡等海外多个地区,迪士尼通过流媒体平台Disney+上线该剧。记者了解到,面向海外观众的宣传活动已启动,户外广告、站内宣传、英文版推广物料已陆续露出。数据显示,该剧自上线后,已成为Disney+播出热度最高的中国剧集。

  在美洲、澳大利亚、欧洲等地,《庆余年第二季》通过Youtube、viki首播,播出当天观看量较高。在新加坡,与Disney+同步开播的VIU表示,《庆余年第二季》受到了不少观众的欢迎。

  不仅如此,近期另一部热门国产剧集也收获了较高热度。5月11日,长视频平台优酷白夜剧场推出的剧集《新生》登上全球流媒体平台奈飞日榜榜首。该剧5月6日在优酷独家播出,并于5月7日在奈飞上线,是奈飞跟播的首部中国悬疑剧。优酷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近日,北美、日本、新加坡等地视频平台也表达了引进《新生》的意愿。

  此外,另一近期热剧《墨雨云间》已受到海外多个流媒体平台的关注。除了奈飞之外,该剧还即将登陆北美、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地流媒体平台。

  长视频平台爱奇艺也在出海方面成绩优异。爱奇艺自制剧《我的阿勒泰》入围第7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成为首部入围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的长篇中国剧集。该剧吸引了法国、日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海外发行商询价,将在海外多平台陆续播出。

  模式渐变内容渐丰

  近年来,国产剧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出海模式、内容也逐步改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剧集发展报告》显示,影视制作公司在海外进行剧集发行时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与海外本土电视台或传媒机构合作;二是通过WeTV(腾讯海外版)、iQIYI(爱奇艺海外版)等国内视频平台的国际版实现海外传播;三是与奈飞、Disney+等国际流媒体平台合作,或是在YouTube等视频分享平台上发布内容。

  《庆余年第二季》就是近年来国内剧集公司与国际流媒体平台合作的代表性案例。据《庆余年第二季》出品人、阅文集团CEO兼总裁侯晓楠透露,《庆余年第一季》在五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受到海外观众青睐。因此,在第二季开机前,就已落实和迪士尼的合作。

  2017年之前,出海的剧集题材主要为古装剧。“最初做海外发行时,主要是发行古装正剧。后来,随着网文IP的出圈,仙侠、玄幻等类型剧集也逐渐在海外有了影响力。”王乔回顾,宏大的东方故事、瑰丽的传统文化获得了海外观众的青睐。

  2017年,悬疑剧《白夜追凶》海外发行权被奈飞购得,现实题材开始闯入海外市场的视野。2023年,《漫长的季节》上线奈飞,《三体》《狂飙》等剧集也在海外热播。

  “每种类型剧集都有受众。更丰富的内容才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王乔表示,优秀的作品可以打破国别的界限,引发国内外观众的共鸣,从而实现海外“圈粉”。

  积极布局寻求突破

  关于出海,阅文集团表示,目前正朝三个方向发力:一是做精内容,越是精品化越容易全球化;二是形成体系化、生态化的出海矩阵,通过实体出版、有声、动漫、影视、游戏、衍生品等多元内容出海;三是链接顶尖的产业资源,建设全球性产业链。

  “我们是电影和电视‘两条腿走路’。特别是电影方面,通过国际化合作,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未来会将电影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剧集和网文的传播。”王乔告诉记者,海外合作不只是海外发行,一定会深入到制作和IP层面。

  记者了解到,腾讯以东南亚为重点市场,并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推动本土化剧作生产;芒果也瞄准东南亚市场,已与老挝国家电视台签署合作协议;优酷则主攻海外年轻受众,选择相应剧集重点出海。

  剧集公司也通过不同模式发力海外市场。华策影视在奈飞、YouTube等近20个国际新媒体平台上,建立了“电视中国剧场”频道和华策专区,先后创建60多个影视联播体“华剧场”,视频内容累计播放量超180亿次。

  “对于中国影视公司来说,国际化是必经之路,应早做准备,用长期主义的思路去经营。我们的竞争对手来自全球各个平台,因此要解决配音、翻译、传播等问题。期待更多公司‘抱团’出海,让更多海外观众认识中国剧集。”王乔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