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远程医疗租赁频“亮红灯” 基层医疗“迷雾”待解

唐唯珂21世纪经济报道

  基层医疗待破局

  一地鸡毛后,最后“买单”的可能仍是各基层医院。

  北京阜外医院、大家医联创始人孙宏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短期来看危机背后租赁公司受到的损失较大。不过,业内普遍担心的是这种危机背后给基层医院带来长久的债务,医院的日常经营受限制,“凭空欠了一屁股债”,也让基层医疗的发展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远程医疗现在整体面临的困境就是找不到盈利模式,本身的发展特性决定了其长周期的盈利特性,3-5年的盈利周期成为必然,而金融租赁模式只是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细分方式。近几年掀起的远程医疗仍然停留在玩概念的阶段,真的浸入产业发展的少之又少。某种意义上来说此类危机事件的集中爆发,有助于行业进行洗牌,提高警醒。”史立臣对记者说道。

  另一方面,基层医疗的发展难题仍待破局。

  基层公立医院一方面有发展需求,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内外夹击”,医保、设备、人员等资源有限。业内认为未来基层医疗除了国家投入,更需要能切实深耕此领域,承担得起重资产、长周期模式的企业出现。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正式提出由大医院帮扶小医院的医联体为抓手,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远程医疗、远程会诊作为辅助基层医疗行业发展的有利促进医疗的发展,但信任的建立成为关键,无论是病人对医院还是各级医院之间。

  “指令性的医联体并不利于基层医疗的发展,而医生集团仅是一个补充形式,发展基层医疗,运用远程医疗的手段,需要用市场手段去盘活,类似的医共体推行,只要能够规避变相成为公立大医院的扩张,对于基层医疗发展还是有良性促进作用。” 孙宏涛对记者坦言。

上一页123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