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远程医疗租赁频“亮红灯” 基层医疗“迷雾”待解

唐唯珂21世纪经济报道

  跑偏的“租赁模式”

  占据医院渠道,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医院卖设备、卖耗材,并从融资租赁公司套取设备采购款成为“亮红灯”企业的通病。这些企业看似通过“租赁”的模式,给基层医院送去了稀缺的医疗设备,但实际运营中跑偏失去“平台”属性:企业直接收取租赁公司的设备款,用医院的设备确认书再次向租赁公司收取钱款,导致医院无法正常周转,资金链出现断裂。

  而这其中关乎基层医疗的县级二甲公立医院成为重灾区。此前据相关报道,许多医院的基本账户都被租赁公司申请冻结,发放工资、采购药品等正常运营行为受到影响。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类似远程视界的租赁模式框架具有可行性但实际运作方式存在很大问题,平台公司应该做的是将租赁公司、设备和医院对接起来,赚取平台费用,而不是直接收取租赁公司的费用。在这其中,租赁公司的尽调能力需要提高。”

  “租赁模式核心的问题在于体制没有改变,经过层层代理商向医院进设备,牵扯进各医院院长的利益,用传统的模式和商业手法去运作。该模式无法实现低价运作,绕不开中间商、渠道商的中间环节,运营方不能正常周转。”联合医生集团创始人、广东威尔医院CEO林子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另一方面,医疗设备仅为医疗发展闭环中的一环,单从设备角度切入基层医疗远远不够。医院有了设备还远远不够,核心仍是能够取得盈利,形成整套运营的闭环。

  除了医疗器械的价格,医院还需提高运营能力,建设医疗团队。“根据业务需求去提出设备需求,而不是有设备就引进,把设备当成网点去扩张。”林子洪说道。

  远程医疗中的租赁模式核心仍应回归到医疗本质,摒弃高增长模式,对医院进行完备的前期调查和后期运营的长期指导,不能单单停留在“租出设备套取利益”层面。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