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标准先行引领成长 上海机器人产业“标新立异”

李兴彩 上海证券报

  □上海普陀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高举高打”,从国家标准层面引导产业发展,打造区域优势。普陀区还组建了辅导小组,助推企业IPO

  □高新兴、科大讯飞、石头科技等公司介入车联网、教学陪伴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汇川技术、绿的谐波、双环传动等公司则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精耕细作

  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在让上海的老工业区——普陀区,成为创造的“新热土”与上海机器人产业的新高地。

  从上海市枫桥路地铁站1号口出来,左转到曹杨路走几步,左手边一座不起眼的建筑就是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走进院落,曲径通幽处,就看到“藏”在院中的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了。“我们这里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端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一端衔接着产业孵化。”研究院院长黄慧洁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究院将通过“高举高打”制定标准,引领行业成长,培育创业公司,助力普陀区打造上海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人形机器人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黄慧洁告诉记者:“《指导意见》出台得太及时了,可以帮助我们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发展得更快。”

  紧盯前沿

  看好人形机器人三大应用

  钢筋绑扎机器人正在一块网格状钢筋上忙碌,热玛吉机器人在轻柔抚摸着一个硅胶模特的脸,地下管线检测机器人、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等分布在测试间……走在其中,记者仿佛步入了一个“机器人世界”。

  “现在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这个装置就是在帮助我们的合作方进行自动驾驶建模。”黄慧洁指着一个高大的“椅子”感慨,随着智能化发展,特斯拉汽车将最终进化成为一个机器人。记者注意到,那个“椅子”其实是个自动驾驶模拟装置。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一个终端表达方式,外在表现是人形,底层及反映到产业则是高度智能化。”对于人形机器人的重大意义,黄慧洁以机械臂为例介绍,在工业化时代,工业机器人执行的是结构化任务,必须通过预先设计、编程才能实现;在人形机器人时代,机械臂执行的是非结构化任务,其终极形态是通过AI学习,像人一样完全自主地学习与工作。

  黄慧洁认为,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智能汽车驾驶员、教学陪伴机器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特斯拉目前在研发的就是智能汽车驾驶员。“有了这个智能汽车驾驶员,你只需要出门前输入指令,汽车就可以自动规划路线,然后把你安全载到目的地,并自动完成停车等事项。”

  记者注意到,随着智能技术提升,高新兴、科大讯飞、石头科技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介入车联网、教学陪伴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汇川技术、绿的谐波、双环传动等更多公司则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精耕细作。

  “十年之后,人形机器人可能进入家庭,这是老龄化社会的刚需。”黄慧洁十分看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但她表示,高度智能化对算力、能源的需求度非常高,不管是芯片还是能源供应(比如锂电池),都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

  高举高打

  用标准引领机器人发展

  “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定位就是机器人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标准服务平台、行业服务平台、检测认证平台。”黄慧洁介绍,研究院也承担了孵化、打造普陀区机器人产业的重任。

  早在2016年,普陀区就出台了《普陀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普陀区关于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等,积极引进和培育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领域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推动普陀区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支持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发展;并通过直接补贴、股权投资等多元化扶持方式支持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

  黄慧洁表示,普陀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高举高打”,从国家标准层面引导产业发展,打造区域优势。

  普陀区科委副主任顾铖祎介绍,2015年初,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简称“国评中心”)成立。这是由国家和企业共同设立的集机器人产品标准制修订、检测、认证、培训、信息发布、国际交流为一体的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普陀区支持下,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评中心总部承建单位。在此基础上,依托研究院和国评中心建设,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又成立了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至此,普陀区在机器人产业上形成了“一院两中心”的设计。

  “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的共性技术还是短板,研究院和国评中心期望建立一整套智能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技术指标、测评设备等,从底层算法和核心部件开始,通过模块化整合,帮助产业和企业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黄慧洁介绍“一院两中心”设立的初衷。

  记者了解到,成立6年来,国评中心、研究院与产业界通力合作,牵头制定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进行技术攻关,大大提升了机器人产品和产业发展质量。

  “以前,国产机器人的MTBF(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指标非常差,我们联合国内主流厂商,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和迭代,将行业平均值提升到了2万小时。”黄慧洁举例介绍,目前在这一指标上,国内主流企业可以达到约5万小时,其中几家头部公司已经达到8万小时。

  政策+资本

  智能制造“长出来”

  “达闼科技这台机器人在进行人脸识别训练,我们正对面是新松洁净机器人的测试区,前面这台美容机器人最有趣,它在进行热玛吉手术的训练。”建筑3D打印机器人、热玛吉机器人、地下管线检测机器人、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钢筋绑扎机器人、医院物流配送机器人……在研究院的研发和测试区,记者见到了身怀十八般武艺的各种机器人。

  智能化时代,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机器人产业也成为多个地方政府的目标之一。打造机器人产业,普陀区既能高举高打,又能脚踏实地。

  “一院两中心的设立,使得普陀区站在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和最高点,既下沉到第一线,又能了解最新技术和市场的需求。”黄慧洁进一步介绍,承担产业化重任,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主动与行业龙头公司、行业协会、下游应用产业的协会等沟通交流,寻找产业方向。在普陀区政府政策和资本助力下,研究院已实现机器人区域产业化小集群,孵化企业30余家,项目分布在巡检、物流、医疗、建筑、烹饪、教育等领域。在机器人平台赋能后,孵化企业共计获得外部融资近2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孵化企业中,上海金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评2022年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诺亚木木机器人有限公司入选了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我们孵化的多个项目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契合市场新需求,比如,热玛吉机器人就用到视觉、定位、感知等多领域的技术。”对于孵化项目入选“专精特新”,黄慧洁用最新孵化的热玛吉机器人举例介绍,热玛吉机器人系统是由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融合视觉定位及手眼视觉、路径规划、力觉感知、力位混合控制等核心技术,精心打造而成的具备优异性能和灵活性的一体化协作机器人系统,实现高效、安全、可靠的自动化作业,可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容、零件检测等场景。

  普陀区金融办副主任朱蕾介绍,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普陀区早在2015年就设立了总金额50亿元的科创引导基金。2022年,普陀区又发布了一系列的专项融资政策,通过与23家银行合作,给予优秀初创公司贴息等支持。此外,普陀区还组建了辅导小组,助推企业IPO。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