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力破解机器人产业“缺工”困局
“我要造个机器人!”——这是沈阳市铁西区广全学校小学部二年级学生黄鑫达参观一场先进制造业博览会,面对展台上舞姿酷炫的机器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这个平时爱玩魔方和乐高编程的8岁儿童,刚刚接触机器人就表达出了浓厚兴趣。
近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下称“制博会”)和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下称“数博会”)相继在辽宁省沈阳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无论是立足实业的制博会,还是全面触网的数博会,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都备受关注。两场博览会的机器人展会、机器人产业论坛、机器人创新创业邀请赛,无不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参与,成为产学研合力培养机器人工程师的优质平台。
工业机器人进行货物装卸和堆垛、医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服务型机器人制作拉花咖啡、5G智能机器人琢磨棋术……两场展会上,智能机器人技术不仅应用于工业和医疗界,还出现在更加亲民的生活服务、体育赛事等领域,以普通观众看得懂、感兴趣的方式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与蓬勃发展的机器人市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机器人行业近年来被“缺工”所困扰。2023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等岗位赫然在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董凯指出,我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呈现加速放大态势,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15年至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人才总量将翻一番,人才缺口将持续扩大到450万人。
为填平机器人产业发展和人才缺失的鸿沟,国内越来越多高校设立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专业,与企业、科研机构一起谋求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在“项目化”的动手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生态。
“双足人形机器人能够通过视觉、语音和传感器进行人机交互,非常适合应用于教育领域。我们也从全学段机器人教育入手,以企业研发创新推动AI人才培养。”制博会上,来自深圳的乐聚人工智能学院负责人梁佳说。
从事人工智能教育的梁佳,曾是一名机器人爱好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期间,他就钻研开发双足人形机器人。然而,只了解编程等软件技术还远远不够。在学校的帮助下,梁佳与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组建起研发社团,将已有软件系统实现为完整的双足人形机器人。通过创新创业园的孵化,他们一步步将产品推向市场。
从学生社团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梁佳对产学研融合助力机器人工程师培育深有感触。“现在是人工智能进入高校的关键期,亟需以行业需求引领学科建设,企业也需要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
数博会上,数十个团队的65件作品参加智能机器人创新创业邀请赛。肺部有了微小结节能否快速精准取样活检?电网高压架空线路螺栓销钉脱落如何进行无人补装?河北省机器人产业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邀请赛旨在通过搭建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引导更多高校、企业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完善的人才培育链条。
202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18个新职业,“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位列其中。专家表示,伴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新职业也将逐渐壮大,成为推动国内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推手。
与制博会、数博会类似,高校学生日渐成为科技型展会观众的生力军。东北大学一名学生表示,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果能够在低年龄段就接触到相关课程,或许能助力我们形成更加贴近行业需求的个人发展规划。
已有百年建校史的东北大学近年来面向未来人才需求,与华为北京研究所、华为云共建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了东北大学-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实验室。
“科技企业与大学的边沿在日益模糊,跨界融合创新已成为变革趋势,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在培养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人才方面,产学研深度融合不可或缺。”东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鸿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