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百度量子计算机发布 量子技术产业化加速推进

彭思雨 杨洁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8月25日,在百度量子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发布了产业级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和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解决方案“量羲”。与会专家表示,我国量子计算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际企业发展脚步,迸发创新活力。面对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应重视量子技术产业生态建设,加强协同创新和集成应用水平,加快推动我国量子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降低量子计算应用门槛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表示:“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计算能力已成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核心竞争力,量子计算将为后摩尔时代计算能力的提升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百度量子计算研究所所长段润尧认为,当前正处于量子科技引领产业变革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即量子计算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已经处在“临界点”。

  “量子计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段润尧表示,“如果我们能够突破这个临界点,量子计算将能在金融、密码安全、化学制药、气象预测等多个领域开展全方位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向涛介绍,量子计算的指数加速作用如果实现,量子计算机的算力将远超当前传统计算机的算力水平。

  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认为,量子计算产业化是发挥量子价值的重要方式。此次大会,百度发布了产业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和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解决方案“量羲”。王海峰表示,这一系列成果标志着百度打通了从硬件、平台到应用的全链条,实现从量子芯片到量子应用的转化。

  段润尧介绍,“乾始”量子硬件平台现已搭载10量子比特高保真度超导量子芯片,可提供产业级量子计算服务。“量羲”则可提供私有化部署、云服务、硬件接入等一系列服务,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量子硬件部署到量子服务的全流程。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在会上表示,百度此次成果降低了量子计算应用门槛,为量子计算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机遇和挑战并存

  潘建伟表示,量子计算未来应用潜力巨大,因此成为当今各国重点抢占的战略技术高地。国际上看,谷歌、IBM、微软、英特尔等国际科技巨头企业均大力投入量子计算研究。在国内,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头部企业也纷纷布局研究。

  此外,记者了解到,国内不少以高校为依托的公司如本源量子、国盾量子、华翊量子等,也在量子信息技术产业上占据一席之地。

  段润尧在演讲中援引数据称,到2031年,全球量子计算直接相关的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69%的全球企业都希望能够应用到量子计算这一颠覆性技术。

  虽然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但向涛也坦言,当前量子计算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路线、方式、目标都存在不确定性,研发投入存在风险不可避免。

  潘建伟也强调,量子计算距离实用化和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出现了一些炒作概念的状况,对量子计算应用进行了不切实际的宣传,由此对公众和投资者造成一定的误导,不利于产业长远的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表示,当前国内各研究单位还应加强合作,“量子科技是一个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不是靠‘单枪匹马’可以搞定的,需要交叉领域的协同创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桁认为:“硬件是否稳定准确、用户是否愿意使用以及缺乏好用易用的应用程序,仍是当前量子计算产业化面临的难点、痛点。”

  需加强生态建设

  在指出机遇与挑战的同时,与会专家也就如何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进程进行了讨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逐步迈向产业化,亟需良好的生态环境来维持、保障和促进量子计算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从而提高基础研究向实用化、工程化转化的速度和效率。

  “量子计算未来朝着规模化、容错化和集成化的趋势发展。”向涛认为,“生态建设是量子计算软硬件人才培养和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条件,量子云平台的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其水平反映了软硬件实现高效量子计算的综合实力。”

  此次大会上,百度宣布开启“人人皆可量子”计划,通过建成量子移动端APP,使得量子计算触手可及,大幅降低量子计算使用门槛并促进量子科技普及。

  段润尧表示,百度量子以让普通人也能尽快使用量子计算能力为目标,发展战略从最开始的量子应用、算法和架构的研究,进一步升级成“QIAN”战略,即量子基础研究、基础设施、关键应用和生态网络。

  刘印春表示,北京市积极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强强联合,勇闯量子计算的无人区,不断提高北京量子计算技术水平。积极引导产学研合作、打通量子计算从实验室到落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使量子计算技术真正赋能产业。未来,北京市将继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推进量子计算机研制,抢占量子计算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国际制高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