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经济学寓言的盲点

王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王虎

  经济现象是人类发展中的一种自然现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组织和交易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用来解释和指导交易的经济学应运而生。经济学中的很多模型、原理来自于经济学家用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等方法进行统计、归纳和推导,也愈发成为经济学家乃至普通人读懂快速变化世界的一把钥匙。由于经济指标已经成为衡量经济模式甚至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因此,经济模型、经济理论也就与政治愈发紧密,进而产生了政治经济学。

  由于政治、经济属于社会学范畴,往往采用的是约定俗成或者追随传统的演变,而这些属于社会学的范畴,距离科学稍稍有点远,因此人们并不介意这些理论所产生的那一点是否是真,更看中的是其实用性。而任何理论的基础如果是假的,那么即使它可以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可以影响并解释当下的经济现象,却可能产生非常深远的、不易察觉的不良后果。因此,对那些曾经在历史上发生的经济现象、经济事件的追本溯源,成为《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希望带给我们的主要目的,让我们通过这些经济学家的探究,看看那些曾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经济观念的事件、那些被后世当作理所当然的经济神话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并且究竟有什么样的问题。

  欧美的经济学理论浩如烟海,但是市场经济是所有理论中被公认的最具活力、生命力、学习力的,并且被众多国家所验证,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引擎。市场经济理论中,除了必须交给政府来执行的一些公共事务,更多的社会事务交由市场,政府仅仅作为第三方的机构,收回那只渴望干预的手,成为市场经济理论中被众多经济学家公认的重要理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很多事件的发生总带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经济学家的工作是擅长从这些随机性、偶然性的事件中发现共性,找到规律总结并抽象出模型,以便指导未来经济走向。但是大部分经济学家并非科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并没有对于事件真实性探究的渴望和能力,一个经济事件的发生往往由于历史久远或者原始资料匮乏,社会上以讹传讹,造成对该事件的误解,如果经济学家据此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思路并得出结论,很有可能就会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

  经济学界的很多轶事、传奇和神话往往传递出一个观点:其目的总是在于展示某种类型的市场失灵,为了矫正市场,政府有必要进行干预。而本书的几位作者,正是希望能够探究事情的本质,以历史学家的眼光看待之、以考古学家的方法拆解之,去伪存真,使那些被谬传的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以真实面貌呈现在公众和学者面前,避免由错误的案例引发错误的模型,误导学界和政府的公共政策。通过本书的探讨,我们最终会发现,这些寓言仅仅是寓言,神话毕竟是神话,与事实有很大出入,所谓市场失灵不过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公共政策的产生仅仅依靠寓言是不够的,还应该依据更多扎实的证据。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说:“经济学家和普通人完全一样,也会犯错误。也许他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轻信其他经济学家。”在本书所探讨的一些案例、故事中,并不存在真实意义上的市场失灵,那些期望政府尽快伸手干预的想法不是错误的,就是另有企图的。

  寓言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其历史事实的不准确性,其实,很多故事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道德基础——时常会失灵,政府应该伸出干预之手,解决经济上所面临的问题。”然而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市场瞬息万变、并不完美,然而消费者和企业家总能找到已有的或者创新的方法来应对,降低交易成本,使市场趋向于成熟和理性。要知道:政府也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他们也并非万能,也有认知的偏差,并非无所不能。虽然政府可以完成私人主体无法完成的重要事项,但是政府有很多时候也会失灵,对于经济的决策经常犯错。

  本书提供了众多扎实的事实和数据,几乎可以看作是经济学领域的考据。然而即便这样,那些关于市场失灵的故事依然甚嚣尘上,全球各个国家中,政府干预经济和市场的欲望与动作都越来越大。在市场与政府角力的实践过程中,市场依然没有获得足够公平的对待。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